她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医术,让患者重新获得欢笑;她体贴病人,在医院率先推出“预约型零排队制度”,让患者看病少跑腿不等待……她就是霍州市医院超声科主任吴志华,20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涓涓爱心给患者送去了温暖,诠释着“医者仁心”的内涵。
吴志华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圣洁的白衣天使,1990年,她的高考第一志愿报考了长治医学院,毕业后如愿以偿进入霍州人民医院超声科工作。青春渐逝,她以20年的辛勤工作换来了无数患者及家庭的幸福。
“她是超声诊断的专家,我们就信任她。”在霍州市人民医院,经常能听到患者对她的肯定话语。每天总会有很多人慕名前来请她亲自做彩超。虽然工作很累,但吴志华总是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从不敷衍。她说:“对待病人不但要有负责的态度,在诊断方面更要有横向、纵向的思路,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保证医疗安全。”
“作为患者及家属,他们最大的渴望就是能遇上一位技艺精湛的医生。”吴志华将她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所学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超声医学等知识有机结合,加深了对超声医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她还多次赴省市参加超声专业学术会议和培训,学习超声诊断的新进展和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医生是与人命打交道,技术不精不行,只能学习再学习。”这是吴志华常说的一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超声理论、实际操作、声像图识别及掌握新技术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2013年,医院引进了西门子高端彩超仪,她又开展了产科四维的新技术项目,面对新的挑战,在熟悉了仪器的操作后,她又开始向四维专业知识“发起进攻”。白天,她在黑暗的超声室里为病人做检查;晚上,她伏案桌头学习研究遇到的疑难病例。其间,她阅读了大量的医学书籍,掌握了更多的诊断技术,诊断筛查出了多例畸形,最难得的是筛查出非免疫性胎儿水肿、胎粪性腹膜炎、胎儿足内翻等多例罕见畸形,这些病例的检出,对胎儿的优生优育起到重要作用。
有一次,她为一位妊娠20周的孕妇进行筛查,发现肚中胎儿右肺有一个较小的囊性回声,多切面扫查都存在,高度怀疑是“胎儿肺囊腺瘤”,患者家属听后将信将疑,去了省城各大医院最终确诊后引产。孕妇家属随后为她送来锦旗,并感谢说:“吴大夫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呀!倘若后期查出或者检查漏诊,后果将不堪设想。”
吴志华不但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更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由于她带领的团队诊断技术水平的提升,找她检查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她的彩超室门外曾一度挤满了看病的患者和家属。
“总让病人和家属排队等候不是办法,况且还有可能耽误了病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吴志华率先在医院推出了“预约型零排队制度”:设立预约分诊台,安排专人预约,采取现场预约、电话预约、环节预约等多种方式,让病人提前预知自己超声检查的时段。紧接着她又推出了“预约服务”的第二梯队“错峰服务”:根据检查部位、急危重程度的不同,开展错时段、错高峰预约;第三梯队“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服务”:根据门诊、住院病人和急诊病人的主次分开又及时灵活调配的新措施。预约制度的推行虽然方便了患者,可是却增加了吴志华及同事们的工作量,但吴志华却说:“只要能让群众少跑腿不等待,我们累点、辛苦点心里也高兴。”
然而,在吴志华看来,预约服务不应该是死制度,应当灵活应用,“为患者服务,让患者满意”才是它真正的灵魂。
一次,骨科预约了一位病人,需检查“心脏、腹部、双下肢血管”。按预约流程和错峰预约,心脏和腹部预约在上午,双下肢血管预约在了下午,但病人是一位74岁老人,右股骨头粉碎性骨折,十分痛苦。为了避免来回折腾,吴志华主动向已预约的其他医师和患者联系,协调轻症和不需空腹的患者延后检查,空出时段给这位患者做完了全部检查。
吴志华常说:“我是医生,是党员,不是诗人,不是文学家,我手里握的超声探头,不会笔墨生花,不会洋洋洒洒,只有一颗朴实、平凡而又真诚的心。”吴志华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内涵,她的真实、真诚、真心感动着每个患者。
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