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才与合伙人的致富梦

2013-10-08 08:54:0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金秋时节,记者站在乡宁县双凤祥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百万株核桃基地园区内的一道山坡上,放眼望去,一阶阶核桃树错落有致地蔓延开来,一直到山的另一头。

双凤祥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核桃主、副产品加工、生态养殖、新农村建设、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企业。它的“掌门人”李金才,本世纪初靠念煤炭经发了家。“自己富起来不算本事,我应该为家乡做点实事,带动家乡百姓富裕起来。”李金才的想法与同身为乡宁双鹤乡人的辛彦平等人的思路不谋而合。

2010年初,李金才和他的合伙人们开始四处考察,河北、辽宁、陕西、云南……他们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不仅如此,他们还远赴重洋,去美国、澳大利亚做调研。四个月的项目考察结束后,结合双鹤乡的土壤结构、气候类型等条件,李金才和他的团队一致认为,发展核桃种植前景广阔。2010年6月,山西双凤祥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10年,恰逢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赶超发展为战略,以跨越发展为目标,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乡宁县委、县政府提出“内留外引、转型跨越”战略,并出台了《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决定》。搭上转型综改的顺风车,双凤祥开始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蜕变。

规模化生产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双凤祥要实现建设百万株核桃园基地的构想,土地流转势在必行。“一直以来,依靠种植传统作物,农民在土地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从中受益很少。通过流转形式将农民的土地流转至公司名下,与农民签订合法合理合同,每亩地向农民补助150公斤小麦,保证了农民利益最大化。”李金才还告诉记者,实行土地流转后,公司给当地百姓提供就业机会,预计加工厂等一系列项目的启动,将解决3000余名老百姓的就业问题,使当地百姓真正实现“农民工人化”的梦想,一步步向着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每人一把剪刀、一个斜挎包,在双凤翔核桃基地园区实地走访时,记者遇到了一只十余人的核桃树修剪队伍,为首的双凤翔公司技术科科长李四红正准备去田间把新学到的修剪技术传授给其他员工。李四红是双鹤乡双凤淹人,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算了一笔经济账:“以前我家种的是小麦,除去各项投资,好年景一亩地能盈余一百来块钱,遇到天旱年景赔钱也是经常。现在我家的12.8亩地都流转到了公司名下,公司每年给我们每亩地补助150公斤小麦,我在公司做技术指导,每月还有2300元工资,日子越过越舒心,知足啦。”日子富裕了,心里敞亮了,年近六旬的李四红不服老,爱专研,从一名普通修剪工一路做到了技术科科长,俨然成了核桃树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的专家。

李金才告诉记者,每位将土地流转至公司名下的农民都持有公司股权,园区产生效益后都可以得到利润分红。兴业富民,这才是双凤翔成立之初的宗旨。

翻开双凤翔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表,规划总投资93000万元的项目资金中,有三分之一的资金计划用于社会公益性投资,而这项资金的多部分将用于新建一个可以容纳5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5000人居住生活的双凤新村。双凤新村建成后,与之配套的医院、广场、养老院等功能一应俱全,这将极大地满足农民的住房需求,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同时对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目前,新村建设项目已初步完成了规划和设计任务,预计2015年建设完成。

双凤翔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从实施起就得到了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被列为市县核桃产业龙头企业和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山西省扶贫龙头企业、山西省2013重点工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兴业富民之路非一日之功。下一步,李金才和他的合伙人们仍将坚定不移地借转型跨越之机持续发力,以实际行动造福家乡。

(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邱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