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琦
在荀子故里安泽县,有一位在基层工商战线上奋斗了25年的共产党员,他默默无闻工作,以一身正气塑造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立党为公、甘于奉献的崭新形象。25年中,他先后4次救人,做好事无数,被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亲切地称为市场上的“保护神”。他就是府城工商所副所长关都文。
从参加工作开始,关都文一干就是25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他对基层的工作环境太熟悉了,对每一位商户也太熟悉了,已经离不开这里了。他父亲患有脑血栓,常年卧病在床;妻子也患有脑瘤,身体不好,又失业在家。家庭生活如此困难,他却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每天早早起来给父亲穿好衣服,把家里的事都处理妥当之后,就急匆匆赶到单位,10余年如一日,从不迟到。有时候到了下班时间,有朋友或同事留他一起在外吃饭,他总是说:“不行,我得回家照顾老人。”春去秋来,他从未因为家事耽误工作,而他孝敬老人的感人事迹却深深地影响着左邻右舍,也被单位的同事们传为美谈。
在工作中,关都文把“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他在所里分管着经济检查、企业监管工作,这就意味着在工作中免不了会遇到一些不理解、不支持他工作的人。有一次他在查办一起无照经营案件时,当事人王某为了不查扣他的物品,情绪特别激动。看到这一情况后,关都文却十分冷静,给王某发了一支烟,又拉着他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对他说:“兄弟,别生气,有什么话咱好好说。来,先听我说一说,你看在不在理?”看着当事人的情绪有所稳定了,他继续说:“我们来检查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你无照经营的行为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我们的执法人员已于前几天给你下达过限期办理《营业执照通知书》,限期5天,你不但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执照,并且连办理执照的资料都没有准备,老百姓经常说的一句话:‘要想公道,打个颠倒’,你想一想,是不是这个理?”经过耐心的讲道理,王某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意积极配合执法人员的工作。随后,关都文经过与所长研究决定,给予王某适当的经济处罚,并主动帮助王某办理了营业执照。经过此事后,他和王某成了朋友,真应了那句老话“不打不相识”。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关都文做的好事也在荀乡大地广为流传。2009年7月的一天,关都文途经县城的沁河边时,突然听到“快救人啊,有人落水了”的呼救声,顺声望去,只见一个小男孩在水里挣扎着,一位在岸边钓鱼的老人已跳下水向小男孩游了过去,河对岸上有4个小男孩焦急的大声呼喊着。看到这一幕,关都文急忙向出事的地方跑去,边跑边脱掉衣裤和鞋,奋不顾身跳下了水。河水很急,他奋力向小男孩游去,眼看就要抓住小男孩了,可小男孩一下子沉下了水面。就在这时,先前下水的那位老人把小男孩向他这边猛地一推,关都文一把抓住了小男孩,把小男孩托出了水面,转身向河边游去。上岸后,他把小男孩放在草地上,刚要给他控水,又听到有人大喊:“师傅!快救救那位大爷……”他转身一看,刚才下河救人的老人因为没来得及脱衣裤,在河里回游时 湿衣裤阻力太大了,再加上年事已高,老人已经没有力气游上岸了,眼看就要沉下水去。关都文对站在河边的4个小男孩喊道:“先帮他控水。”随即第二次跳下水向老人游去,并大喊着:“大爷,快把手伸给我!”老人听到喊声,使出最后的力气猛地向前一冲,关都文顺势一把抓住了老人的手,奋力向岸边游去。
他把老人救上了岸,安抚好老人,转身又跑向那个落水的小男孩,看到他在小伙伴的帮助下,正往外吐水,但脸色发青。关都文赶紧把小男孩在草地上放平,帮他做人工呼吸。终于,孩子“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关都文才放了心。看到老人和孩子都脱离了危险,围观的群众竖起了大拇指,纷纷说:“年轻人,好样的!”关都文,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一串讲不完的故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俯身甘为孺子牛”的人生含义和如何做人、如何执法的真谛。他用25年的工作经历铸就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为工商事业孜孜追求,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谱写了一曲催人奋进的壮丽凯歌。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