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不知书法二字,只知道是写毛笔字。”日前,记者见到李廷棫老人时,他这样说道,在他的启蒙时期,毛笔作为书写工具广泛使用,他儿时上学时就开始学写毛笔字。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毛笔逐渐被钢笔、铅笔、圆珠笔取代,如今,毛笔只有在练习书法时才用得到。
李廷棫,运城市绛县陈村镇东荆村人,今年79岁,爱好书法,现在是临汾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卧室俨然就是书房,在一室一厅的房间里,挂满了他的书法作品。与他谈及书法时,老人兴致盎然,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1994年,李廷棫退休后,业余时间更加充足,于是决定重拾毛笔,一门心思地练起来,还经常陶醉在书法的世界里连饭都忘记吃。我现在每天上午练习两个小时,行书较多,这样能使心态保持平衡,磨练性子。我还加入了书法协会,经常去看书画展,学到了很多书法精髓。”李廷棫说,一有闲暇,执笔练字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
李廷棫说,年幼时就练习毛笔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应该说一直都热爱,只是以前条件不允许,我只能抽空练习,练习过程断断续续。”今夕不同往日,只要有空,就在家里练习书法。因为对书法艺术的痴迷研究,他结识了多位好友,有了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仅以他的书法作品来说,褪去了年少与轻狂的气息,多了成熟与内敛的味道。
在与李廷棫聊天的过程中,他即兴挥笔写了一幅作品。看着他手握毛笔潇洒地在纸上飞舞,在场的人顿时感觉到书法的魅力。学问来不得半点含糊,能学到的都是财富。我写毛笔字,并不是为了出名,但既然是写毛笔字,就要遵循写毛笔字的规矩,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也需要下很多功夫。”他常常写了扔,扔了写,反反复复练习一个字、一幅作品,直到满意为止。
李廷棫还把写得比较满意的作品挂在墙上,这个举动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对别人的书法作品,他更是感兴趣,看到别人的优点,他会认真学习。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练习毛笔字要平心静气。”李廷棫说。
每逢过年过节、婚庆喜事,邻里好友都会邀请李廷棫写几副对联,每次他都认真对待。他说,这样的生活感觉更加充实和幸福。
记者 梁娟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