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德: 伦理美学的奠基者

2015-01-22 08:35:5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美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运用美的规律去改变主客观世界,构建一个美的世界。而伦理学与美学又是一对孪生姊妹,自古以来就以善与美的血缘关系密不可分。但真正把两者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全新主体,催生一个新的学科——伦理美学,从我市洪洞县走出去的美学大家李翔德可以称为伦理美学的首倡人,绝对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于2013年8月1日付梓出版的《美学中国》一书,是李翔德继《美的哲学》(上下卷)与《中国美学史话》之后又一篇鸿篇巨制,同时也是美学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美学中国》,一部洋洋洒洒100万言的美学专著,从远古神话时代写起,直至21世纪的当代,对我国数千年文明进步、文化发展中呈现与闪耀的伦理美学思想,进行了系统、别开生面的论述,既彰显了中国美学的显著特点,展现出一个特色鲜明的“美学的中国”,又凸显作者大胆创新的学术精神。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赞赏的:这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填补我国伦理美学学术空白的美学巨著。
    事实上,早在1980年6月的首届中华全国美学会议上,引率风气之先的李翔德就已开创性地抛出伦理美学这一全新的学科概念,让一众与会者耳目一新。
    长时间担任山西省美学学会会长的李翔德是我国致力于伦理美学上探索的,是最早的美学工作者之一。伦理美学和一般美学方面,毕竟还是有一些出入和距离。更多的人对美学是从艺术方面来关注考虑的,而伦理美学则更多是从社会构成、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
    “除了艺术之外的研究,人的行为能不能符合艺术的角度,能否体现出美?我认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事实上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说,他是一种美学。”李翔德告诉记者,中国人所说的理想社会,其实是从美的规则来构建的。比如社会结构,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的形态,都要讲一种和谐、协调、中庸。当李翔德感悟到这些问题,就开始将研究领域照进生活领域,而不再局限于艺术领域,这种“扩展”,使美学研究展现出一个新的广阔天地。
    30多年来,他咬定青山,孜孜以求相继出版《美的哲学》《中国美学史话》《美学中国》等力作,不断从材料、学理上对其学科对象、范畴、方法、规律加以充实、论证,以至形成如今史论并举、相对完善的伦理美学的学科体系。这既是对美学的拓展,更是对伦理学的提升。
    鲜为人知的是,《美学中国》这部书早在1989年就形成了初稿,历经不断修改、增删、审校,到现在出版,经历了异常漫长的岁月。虽饱尝酸甜苦辣、坎坷曲折的煎熬,但也由此打磨出了一部气势恢宏、堪称经典的精品力作。
    李翔德是一位潜心美学学术研究与创作的学者与专家。他对伦理美学这一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先后受到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著名文艺理论家、教育家朱光潜先生,国学大师、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先生,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岱年先生,以及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世英、阎囯忠,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原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长汝信等大师、大家的充分肯定和赞赏。
    难能可贵的是,李翔德坚持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出发,将美学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并推动了伦理美学的研究和发展,进而与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具有时代精神的历史进程,契合在一起,从而促进了我国美学研究向现实社会的转变,创新和发展了中国伦理美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方向,因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今年,李翔德已经81岁了。耄耋之年的他依然精神矍铄、热情不减。从李翔德和他的这部著作上,记者感受到美学历史厚重感的同时,也深切地体悟到美学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记者王小庚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