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翼城县河云村村民马凤英捐肾救子写大爱
临汾新闻网讯 春红落尽,夏木葱茏的季节,去往翼城县南唐乡河云村的道路两旁树林荫翳鸟语啁啾,大田间麦浪翻滚为成熟摇曳起舞,葡萄架下有藤条攀援而上想吐露芬芳,草莓棚里果熟欲滴正芳香浓郁……这一切,都让人感叹生命的伟大和美好。
在河云村一个普通的农家院里,笔者见到给了儿子两次生命捐肾救子的马凤英。今年62岁的她头发花白,脸上虚胖,走起路来一摇一摇,说话一句一喘:“我有哮喘的老毛病,走路是给小儿子马长江换肾后才落下的病根。”笔者说,6间瓦房还不错啊。村干部指着西边院里4间塌了顶的土坯房纠正,那才是她家,早坏了好几年,一直借住在邻居家。屋里,老人舍肾相救的小儿子马长江一家4口,略显拘谨、摆出恭贺新禧姿势的全家福是唯一亮色。一台电视机、一个电饭锅、一个电热壶是全部家电。提起为儿子换肾,马凤英笑中带泪:“真的没啥,我做了天下母亲都会做的事。”
本为儿媳看病,不想儿子却查出了尿毒症
马凤英有两儿一女。马长江是她的小儿子,今年43岁。他上过职业学校,靠修剪果树和打零工,一家人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波澜不惊。2010年春节后没多久,马长江带着妻子到省中医院检查耳后发现的小粉瘤,去了后,自己却总觉得头晕无力血压偏高,难受得厉害,媳妇说也让他查一下,没想到就查出了尿毒症。一张诊断书如同晴天霹雳,随着病情加重,一周不透析两次,马长江就会憋得眼底出血全身肿胀,整夜无法入睡。妻子说,不光是不能喝水,饭也不能多吃,家里好长时间连米汤都不敢熬,怕他看见了想喝心里难过。两年多时间,马长江和妻子奔波在石家庄、县城等地求医问药,一次500元的透析费,更是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透支了10余万元。马长江的脸色却越来越黑,身体越来越差,浮肿等病症更是如影随形地折磨着他。
看着性格内向的儿子身体日渐衰败,马凤英心如刀割。那年夏天,马凤英步履蹒跚地奔波在河云村南沟、丁村和绛县大交村,攀崖钻刺打了一夏天的酸枣,硬是用一个个小小的酸枣和一滴滴辛苦的汗水攒下了1000块钱。老人说,多挣一分钱,我娃治病就多一分保险。就在一家人一筹莫展之时,一个病友嘴里一句这病换肾可以治的话点醒了马凤英。“我要用我的肾救我的儿子!”——马凤英捐肾救子的念头一出,不仅家里人因她年高体弱反对,就连县医院的医生都劝说马凤英,理论上超过50岁就不能捐肾了,何况你还有哮喘、“三高”的毛病。“只要能配型成功,我就要给娃换肾,一个不行两个都给他。我没了没啥,他要没了,一家人的天就塌啦!”马凤英没有丝毫犹豫。
儿子生日那天,母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2011年农历二月初三,春寒料峭。马凤英和儿子马长江搭着外甥的大货车一夜颠簸,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肾病科进行配型化验。为了不被医生拒绝,马凤英把年龄报小了,还企图隐瞒“三高”、哮喘的毛病。她反复哀求医生,只要配型合适,可一定要给他们做手术呀!为了节省每一分钱,当晚母子二人又蜷缩在大货车上返回家里。
经过近二十天时间忐忑不安的等待,郑州方面打来电话:“化验结果显示,母子肾型匹配,可以进行手术移植!”一家人来不及高兴,又被十多万元的手术费给难住了。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借遍了,直到去郑州的前几天,还差近一半款没有筹到,多亏村里帮忙在邮政储蓄给贷了5万元。
2011年农历三月十五是一个特别的日子——马长江迎来了自己40岁的生日。也是在这一天早上8点左右——他和母亲马凤英一前一后被推进了手术室。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马凤英的左肾成功移植给了儿子马长江。一位母亲用自己无私的爱,为儿子点燃了第二次生命的希望之火!马凤英说,推进手术室麻醉前的一点时间里,她的目光从来没有离开过主刀大夫。医生读懂了一个母亲急迫的心思,用诙谐的口吻安抚她说:“大妈放心,从这里出去,你儿子还是以前那个棒小伙儿!”手术开始,全家人焦急地在手术室外等待。
手术刚一结束,看着马凤英被护士从三楼推上电梯,大儿子马长海和女儿把手里拿的东西一扔,顺着楼梯一口气跑上了17楼病房,比电梯还快。一家人站在马凤英床前一声接一声地叫:“妈,你睁开眼看看!”“奶,我们都在这里,你快醒醒!”马凤英当时就说了一句:“长江咋着呢?我咋这么困……”就在止疼药的作用下沉沉睡去。
只要有人在,再难都能挺过去
由于马凤英有哮喘病史,麻醉剂给她带来了严重反应。做完手术的十多天里,她呼吸困难,脸色发青,只能靠在被子上一夜一夜地喘。马凤英笑着告诉笔者,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咋,总觉得左边身子空落落的,左手也使不上劲,走路也没以前稳当了。其实换肾带给这位62岁母亲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以前如除草、和面煮饭、打扫卫生等小活,都成了她的负担。“必须坐下来,干一会儿歇一会儿才能做完。”老人指着电饭锅、面案前高低不同的椅子说。
眼下,因为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马长江夫妇将5亩耕地承包给本村人,他们在里砦镇经营一家兽药饲料门市,维持生计。让马凤英欣慰的是,家里的两个孙子学习都很刻苦,每学期都拿到奖状。马凤英说,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虽然现在身体还不好,但能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比啥都好、比啥都重要!河云村支书牛树海告诉笔者:乡里、村里对马凤英一家的情况一直都比较重视,多次送钱送物。现在正在进行农村低保审核,马凤英和儿子马长江都列为了低保对象。
乡党委副书记张东说,敬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马凤英为儿子换肾的事迹感染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已被村推选为孝老爱亲典型上报乡党委。
如今,随着马长江身体的逐步康复,他每月的排异药物花费也从3000多元降到1500元。重获新生的他感慨道:“是全家人的浓浓亲情给了我生的勇气和希望,是我妈毫无保留的爱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告诉我的两个儿子,孝敬老人、帮助别人、感恩社会,我们一家人会努力把日子过好,让我妈快快乐乐、健康长寿!”(李茁壮)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