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市民冯毅 痴心追寻家乡的红色记忆

2015-07-17 16:03: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他喜欢历史,从小就通读了中国古代历史、外国历史,每次考试都取得好成绩;他酷爱历史,用了多年的两个手机号码,是以“1937”和“1945”作尾号的。平时他收集一些破书烂纸片,塞得家里乱七八糟,家人要是把这些“破烂”处理了,他会大发雷霆,甚至气得几天不吃饭,周围人不理解,都说他“憨了”,竟做一些贴钱费力还不讨好的事情……此人就是41岁的尧都区市民冯毅。

    “不务正业,这是家人对我的评价,但是我就喜欢做这些事情,喜欢收集和历史有关的东西,如奥运主题系列、革命主题系列……”家住尧都区福利巷的冯毅说,收集这些东西,虽然不能给我和家里带来收益,但是很值得、很有意义,至少能为家乡做点事情。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于是,我就想着收集一些和抗战有关的东西,如书籍、奖章等,可是后来越收集越对临汾的红色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冯毅说,这也和小时候喜欢历史有关系,现在涉及的更是自己家乡的历史,那是另一番心情。

    说起历史,尤其是谈到临汾的红色文化,冯毅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著名的《游击队之歌》就是贺绿汀在咱临汾创作的,这段烙印着临汾印记的历史巨作,很多土生土长的临汾人都不太清楚。当时贺绿汀写这首歌曲的确切地点就在刘村的徐家大院。这个地方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去开发,也可以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去开发,这都是我们临汾的宝贵资源。可是,这个徐家大院现在已经破旧不堪,在刘村生活的一些后辈们估计也没有几个人知道这段历史了。

    说到这里,冯毅叹了一口气,他能做的就是拿起相机去记录目前的现状,意欲为后代保留一些珍贵的影像资料。

    “不仅如此,刘村的五同丰大院也是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冯毅说,这个大院是1937年10月至1938年2月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所在地,所以极具纪念意义。”为了考察这个史实,他翻阅了不少书籍和资料,专程去了这个地方。

    据他了解,目前,五同丰大院是刘村史家弟兄五个的共同财产,自从几年前老人过世后,这个印有红色记忆的院落就分给了儿子们。“我去的时候,只有史家的老三在这个老院子居住,史家其他的兄弟们住在村里的其他地方。村里其他人都拆了自家的老宅子,改了新房,就是因为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史家的老宅子驻扎过,有纪念意义,所以,这个院落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式。让人担心的是,这个老宅子有百年历史了,急需修缮……”

    冯毅除了摆地摊贴补家用,其他时间关心的大多是“别人家”的事情,如哪里有什么历史遗迹,有怎样的故事等,还有就是在书摊上、朋友家收集书籍史料……

    用他的话说,我就是喜欢,就像别人喜欢烟酒,但我就是喜欢、爱好这个,希望能留下一些财富,别让这些珍贵的记忆和史料慢慢流逝,我觉得很有意义。”虽然别人不太理解,虽然还有人会笑他“憨”,但是他认定这个事要坚持做下去。

    冯毅呼吁全社会和有志向的人士多关注、保护家乡的红色史料,希望每个人都能行动起来为家乡作点贡献。(郝海军)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