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得春:摸石头过河的“羊倌儿”
临汾新闻网讯 35岁的耿得春是乡宁县昌宁镇柳阁原村一名普通的农民,他创办的快乐波尔山羊饲养有限公司是乡宁县唯一一家圈养山羊成功的“小微”企业,从放养到圈养的突破中,除了勤快肯吃苦外,所有饲养经验全部来源于实践,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坚定的信念促使着他走向成功之路。
不当“老板”当“羊倌儿”
由于家庭困难,耿得春十几岁就进入社会,在当时县城最火的粮食大酒楼跟着四川师傅做学徒,眼明脚勤又聪明的耿得春很快引起酒楼重视,作为人才培养送往太原专业厨师学校学习五个多月,学成归来的耿得春已经精通配菜、烧菜等业务,成为粮食大酒楼的顶梁柱,上世纪90年代末已能挣到1000多元的大厨工资。
耿得春不满足一辈子做厨师角色,辞职打工的经历让他坚信创业是最好的出路。2000年,他看中毗邻两所学校的一家商铺,加盟北京“快乐伙伴”连锁店,做起了文具精品店生意,独具生意眼光的他四年净赚20万,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所有人认为理所当然应该继续做挣钱的好买卖时,耿得春将店面转让了10万元,拿着30万元回村创业,几乎没有任何经验的他这一次选中了“养羊”。他说:“我是农村娃,还是要回到村里做点事,当时的国家政策是保护林地支持圈养,养羊成本低、回报高,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圈养成功重在技术
耿得春自己虽没有经验,但父母却是村里有20多年经验的养羊高手,耳濡目染下,学习养羊技术自然有优势,唯一不足之处是羊的品种单一,科学饲养圈舍条件达不到。耿得春要做的就是要引进新品种、转变饲养方式、扩大养殖规模。
2007年,耿得春开始专心学习饲养技术,2008年投资扩建饲养基地,从最初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到目前18670平方米,仅圈舍面积已达到13067平方米,羊的品种在逐渐筛选过程中,耿得春经过考察选中辽宁省盖州市大庙沟的纯种绒山羊,2009年左右引进一批,羊的总数已从2008年的165只增至1200余只。
耿得春总结圈养绒山羊的成功经验:一是饲料科学营养搭配,二是预防疾病与日常护理。东北黑土地肥沃,草类含蛋白质维生素高,绒山羊引进乡宁会出现水土不服,要使饲料营养达标,就要在“配”上下工夫。通过几年的潜心研究、不断试验,耿得春得出了独门“秘方”,使绒山羊的长势良好,十个月一周期就可以“出”羊。在国家规定注射疫苗外,耿得春根据经验还要再注射防治口疮等几种疫苗,在护理方面,耿得春的绒山羊真正能够“快乐”成长,不仅“吃得好”“作息有规律”,还有专门的“饮水设备”“运动场”和“游泳洗澡处”。
助更多“取经人”共同致富
2014年,耿得春的饲养公司在厂房扩建过程中遭遇资金周转困难,乡宁县为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成立“惠商贷”工作组,组建“全县重点小微企业池”,县政府出资500万元作为政府风险补偿金,对入池企业向该县农商行推荐,耿得春的养殖场亦在推荐之列,成功贷款50万元渡过难关。由于纯种绒山羊的肉质好、绒毛长,经济价值极高,耿得春饲养的绒山羊院远销广州、延安等地,每年二月每只羊仅剪羊毛的利润在100元至200元之间,现有规模下每年出售绒山羊的纯利润可达四五十万元左右,耿得春贷的款在一年规定时间内连本贷息还清。
靠双手致富的耿得春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很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回来跟他学习饲养技术,县城各地慕名而来“取经”的人越来越多,耿得春都毫无保留地耐心教授。
“如果羊卧似狗坐,说明羊消化不良、有积食。”耿得春说,“我懂羊,能一眼看出羊的喜怒哀乐,尤其是羊出现各种不舒服的症状时,都能找到原因并及时处理。”兼职“兽医”的耿得春经常被其他养羊户请去“瞧病”。
采访结束时,耿得春忙着在电话中叮嘱山水村养羊户建造养殖场的注意事项……这位摸石头过河的“羊倌儿”正在用他的知识带领着养羊户们奔向共同致富路。(王娟)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