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兰正在展示刺绣枕头
临汾新闻网讯 “累,咋不累呢!刚从太原参加完省文博会回来,又得准备去西安参加一个展览。”9月20日,毛新兰笑着说,谁让咱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呢,为了这个事业,再累也值了。”今年68岁的毛新兰,在洪洞县小有名气,提起她的名字,很多人都知道,就是那个做刺绣枕头的老太太。”再细究其中原因,所有人的回答都惊人一致,谁家办喜事都用她做的刺绣枕头,不图什么就图个喜庆。”毛新兰制作的刺绣枕头,设计独特、造型各异、刺绣精美,大都以红色为主调,十分喜庆,种类有六合枕、婚禧枕、耳枕、圆筒枕、少儿枕、婴儿枕等等。
好好的一个枕头,中间为什么有一个窟窿眼呢?记者看到一个怪异的枕头便产生疑问,难道这是没有完工的产品?“这叫耳枕,中间的窟窿眼是专门放耳朵的,这样侧睡时耳朵不会被压,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原来如此,小小枕头还有如此大的学问。
毛新兰又拿出她新设计的一款枕头,看起来和普通枕头并无二样,但是设计却大有学问。“这个是木棉枕头,别看它的外观简单,和普通的长方形枕头差不多,但奥妙在里面。它的上下两面填充物是不同的,上面由几个独立的枕芯并排组成,分别装的是苦荞、决明子和含负离子的矿物质,苦荞有降血压的作用,决明子可以明目,负离子能防辐射。而另一面装的全是木棉,又软又滑。冬夏两季可以换着面枕,非常舒服。”毛新兰设计的枕头款式有几十种,各具特色。“枕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太重要了,每天都离不开它。”毛新兰说,她将传统的枕头和传统刺绣文化结合起来,这样即实用又不失美观。
在毛新兰的印象中,从她记事起,外婆和母亲在冬天时就会盘着腿在炕上刺绣做枕头,那些都是为家里和邻居而做的。她小时候就跟在一旁,看着外婆和母亲做刺绣枕头,看得多了也就喜欢上了,再加上当地的风俗,女孩子要有针线活儿的手艺,时间一长,在外婆和母亲的指导下,毛新兰学会了手工刺绣和做枕头的技艺。
“前些年只是为家用,没想到拿出去卖。”毛新兰介绍,在2006年的时候,一位做生意的邻居问她“这么好的手工枕头,为什么不拿出去卖呢?”毛新兰当时一脸茫然地说:自家用好说,谁会买呢?”经不住邻居劝,她便带着刺绣枕头来到大槐树集市。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她做的刺绣枕头特别受欢迎,不到半天时间二三十个枕头便卖光了。
这第一次赶集,让毛新兰尝到了甜头,之后发生的事更奠定了她创业之路。
没过几天,大槐树景区来人找到她,邀请她到景区里设置专柜进行销售,充实地方特色文化产品。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毛新兰兴奋不已,她欣然同意。此后,她的产品越销越多,在当地颇有名气。
为了扩大产品知名度,毛新兰带着她的刺绣枕头参加了两届山西省文博会,都得到了一致好评,每次都销售一空。
“咱做的是手工刺绣,有北方刺绣文化,这属于地方的文化产品。”毛新兰信心十足,她在传统刺绣枕头上又有创新,研发出12生肖、个性定制等主题刺绣枕头和保健枕头,现代人讲究美观,更重要的还要追求健康,这样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当初儿女们怕母亲年龄大了,日夜做枕头,身体会吃不消,都极力反对,但执著的毛新兰一直坚持了下来,儿女们不得不做出让步,抽空回家帮母亲打理生意。
在女儿张小亲的帮助下,毛新兰的刺绣枕头也有了自己的品牌“毛姥姥”,儿女们在网上帮助其销售,外出参加展会时,也全程陪同,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只要老人开心,她愿意干啥就干啥。”张小亲说。
毛新兰和女儿刚刚参加完第二届山西省文博会回来,顾不上休息一下,毛新兰又开始忙碌起来,她要赶制一批新作品,去西安参加一个展览会。
毛新兰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代表临汾参展,就要有临汾特色,得有像样的作品拿出手。通过多次参加各地的展览会,毛新兰希望把刺绣枕头的传统手艺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手艺,将老辈人的手艺传承下去,让传统风俗、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张莹超)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