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临汾新闻网讯 一身发旧的衣裤,一双发白的蓝色帆布球鞋,走路一瘸一拐。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他一辈子没有惊天动地的非凡壮举,没有惊世绝俗的豪言壮语,但却在平凡生活中演绎出精彩人生,用实际行动感染和教育了身边群众,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就是54岁的芦来柱——全国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芦来柱祖籍山东,因黄河泛滥,父母逃荒到吉县。当他出生仅五个月时,母亲因病离世,父亲无奈把6个孩子中最小的他,送给老乡芦氏夫妇抚养。
那时芦家生活十分困苦,但芦氏夫妇给这个失去亲娘的苦孩子特殊待遇,倍加关爱,亲情在芦来柱幼小的心灵里深深扎根。当他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对养父母更是感激不尽,发誓要对二老像亲生父母般好。
芦来柱18岁时,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耕种十几亩土地,还担负着照顾爷爷、养父母、供养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上学的重担。
1997年,远在山东菏泽的同胞兄长听说他生活困难,打电话让他回山东老家看看。30多年骨肉分离,与亲人团聚是他的梦想,他决定回山东看望亲人。此时,他的亲生父母已经去世。几个同胞兄长看着分离多年、劳累过度、生活窘迫的芦来柱,一个个心痛难忍。当时,他的兄弟姐妹生活都很不错,大家就挽留他:留下吧,别回去了,这边条件好,你后半辈子的生活包在我们身上。”望着亲人期盼的眼神,自幼刚强很少落泪的芦来柱哽咽了,他内心十分矛盾,一边是患病在身、生活困难的养父母,一边是条件优越、难割难舍的骨肉情,如何选择?他的思想激烈地斗争着。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人们都认为他一定会选择留下来。恰恰相反,一向刚强、善良、心怀感恩的芦来柱拉着哥哥的手说:我不能留下来,虽然亲人都希望我过上好日子,可是,我不能抛弃养育了我三十多年的养父母,他们现在身患疾病,生活艰难,后半辈子还要依靠我养老送终。”他的肺腑之言感动了亲人,他真挚的爱心、善良的孝心,让亲人们对他肃然起敬。芦来柱含泪告别亲人,回到养育他三十多年的养父母身边,依然过着平凡而充实的日子。
芦来柱是一名党员,生活中他一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做好党员帮扶工作,体现了一个基层党员的高尚风格。
在村里,谁家有事他都帮忙。在外面打工,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称他是“靠得住的好人。”芦来柱和乡亲们参加造林专业队后,因为踏实苦干,大家推举他当了队长。他腿脚有毛病,走路不利落。别人整林地一天挖50米,他却能挖60米。别人挑好整的地块挖,他却是哪儿难整那儿挖,但报酬和大家都一样,他从不计较。谁的伙食费不够了,他就悄悄把自己的钱贴上;谁有急事要用钱,他就赶快给拿上;谁有了困难,他就主动帮助。所以,愿意跟他干活的人越来越多,他带的工队越来越大。村民说:来柱人品好,说话算数。本村的、邻村的都愿意跟着他干,他对我们和亲兄弟一样。”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芦来柱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宗旨,他深怀爱老之心,恪守敬老之德,力行孝老之举,以责任去体现孝道。他放弃城市的优越生活,回乡侍奉年迈的养父母,用无私的大爱成就非凡的人生。他发扬能吃苦、懂团结、肯奉献的优良作风,时刻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朴实的党员情怀和弥足可贵的品格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
记者 苏亚兵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