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五十载,尧都区一对古稀伉俪的金婚蜜语

2017-01-05 09:21:4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互相关爱、彼此包容,他们携手走过五十载;吹拉弹唱、自编自演,歌颂祖国繁荣富强;老骥伏枥、发挥余热,参与社区公益……新年伊始,在尧都区铁路社区北门外小区,记者感受一对古稀伉俪的“金婚密语”。

  多才多艺“夕阳”生活添滋味

  1966年11月,月老的一根红线将苏金良和国惠兰紧紧拴在了一起,幸福的家庭生活由此开启。

  “从1985年开始学习交谊舞,32年来,悠扬的旋律、动感的舞步就好比吃饭、睡觉一样,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起自己的最爱,75岁的苏金良老人如是说。

  年轻时,作为原临铁分局的舞蹈明星,苏金良收获了很多掌声与赞誉。1996年,退休后的他开启了“晚年模式”,戏曲、舞蹈、书法、太极剑……尽收囊中。他将自己的舞台搬到了广场、小区,走到社区居民中间,义务担当舞蹈教练,带动大家一起舞动健康、舞出精彩,舞出老年人的无限风采。

  “京剧、豫剧、评剧还有上党梆子,虽说比不上专业演员,但只要兴致一来,咱都会来上一段。结合当前的大事热点,国家的惠民政策,通过自己的创作,把对伟大祖国的祝福大声唱出来。”话音刚落,苏金良立刻亮起了嗓子,“总书记为我们把航向,惩治腐败民心所向,民族拥护世界赞扬,中国梦旗帜高高飘扬。”

  老有所为乐 为社区多出力

  情洒社区大家园,乐此不疲作贡献。1993年,国惠兰退休后,便积极投入社区工作,成为小区12号楼的楼长。

  调解邻里矛盾、登记居民信息、传达社区动态……国惠兰说,虽然楼长算不上什么官衔,但为了处理好72户200余居民的大事小情,自己不敢有丝毫懈怠。

  “关心爱护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身为社区关工委辅导员,每年寒暑假期,我都会和其他老伙伴一同参与,面对面教孩子们学做一道家常菜,开展书法讲座和小区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锻炼,不断提升自己。”苏金良笑着说,多年来,他和老伴国惠兰将社区看作自己的第二个工作单位,夫妻俩结为最佳搭档,发挥各自特长,多次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文艺活动,用实际行动为社区文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看着兴致极高的老伴,国惠兰也连忙接过了话茬:他的确很有才,不过,我也没闲着,经常和社区的姐妹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只要身体情况允许,每一次社区文艺演出哪能少得了我们呢。”

  相濡以沫 共度“金婚”伴一生

  夫唱妇随享恩爱,和谐家庭做表率。在苏金良的带引下,记者在其卧室内看到一组“特殊”的照片。

  “去年11月是我们结婚50年的纪念日,孩子们特意安排了一桌金婚宴席,全家老少围坐一起,将一束鲜艳的玫瑰花送到了我俩的手中,一声声美好的祝福,更是让老伴热泪盈眶。”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苏金良不禁感慨万分。

  互相包容、相互关爱,少一分斤斤计较,多一分理解宽容……谈到携手走过五十载的风风雨雨,74岁的国惠兰立刻将视线定格在苏金良的身上,哪家夫妻不拌嘴,两口子吵架往往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就拿我来说,知道老头子脾气不好,所以,每次吵架时,我都会选择退让,等他冷静之后,再沟通、谈心,最终让他心甘情愿地向我道歉。”苏金良说,近几年,由于身体有了点小状况,老伴对自己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呵护有加。用他自己的话说,几点吃药吃啥药,洗衣做饭,生活起居,少了老伴真是不行。

  “工作中,孩子们踏实肯干,表现突出;生活中,全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拥有这样的幸福生活,我们老两口一定要养好身体,活出精彩,当好儿女们的后勤部长。”面对新的一年,苏金良和国惠兰信心满满。说着,苏金良又忍不住唱了起来:老年人要稳重,没事可别胡折腾;看好孙子和外孙,当好儿女的‘后勤兵’;养好身体度晚年,再为社区作贡献;老有所为‘心不慌’,生活才有正能量……”

  文/图记者 成华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