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石磊圆梦珠峰

2017-07-28 09:52: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核心提示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顶点,终年被冰雪覆盖,地形极端险峻,地球上只有0.00007%的人与她有过亲密的接触。自1953年5月29日人类首登珠峰成功之后,每年都有众多登山者汇聚于此。珠峰是一个实在自然物,更是一种精神象征。2008年5月8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祥云,被中国健儿带上了珠穆朗玛峰。2008年5月25日凌晨,76岁的尼泊尔老人明·谢尔钱成功登顶,成为世界上成功登顶珠峰最年长者。2014年6月5日印度一名13岁少女普尔纳成功登顶,成为全球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最年轻女性。2017年5月22日,临汾市尧都区石磊成功登顶,历经49天终于圆梦,成为临汾登顶珠峰第一人。

  她威武雄壮、昂首天外,是世界的顶点;她终年被冰雪覆盖,冰川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她呈巨型金字塔状,地形极端险峻,环境异常复杂,却是所有登山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地方。地球上只有0.00007%的人与她有过亲密的接触,她是最能证明人类攀登能力的圣地,却也让许许多多的勇士抱憾长眠于此。她,就是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

  珠峰传统商业登山线路有两条,其中南坡在尼泊尔境内,北坡则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境内。日益多元化的市场业态和信息传播渠道,使尼泊尔一侧的珠峰南坡线路引起越来越多中国登山者的关注。每年的四五月份,都是攀登珠峰的季节,全程耗时约一个半月,而真正属于冲顶“窗口期”只有五六天时间。

  在每年柔和的春风吹青了一望无际的麦田,吹皱了静静流淌的河水,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时,在遥远的喜马拉雅山区,登山者的脚步已经匆匆,登山者的梦想也已张开了飞翔的翅膀。石磊就是这登山大军中的一员。

  今年37岁的石磊出生于临汾市尧都区,1999年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2年的一次科考活动让石磊心中那颗登山的种子终于开始生根发芽,2006年,石磊毅然放弃了原来的经济学专业,考取了户外运动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大自然对登山及户外运动者所造成的威胁。

  2017年4月4日,石磊抵达尼泊尔的卢卡拉,准备向珠峰发起第三次挑战。从卢卡拉出发,徒步跋涉后抵达珠峰大本营,稍作休整,开始进行冰川训练和适应性拉练,从大本营到C1、C2、C3营地之间往返,主要是让登山者适应高海拔、地形和变幻莫测的天气,同时等待冲顶的“窗口期”。5月21日晚7时20分许,石磊从8000米的C4营地出发冲顶,之所以选择在夜晚出发,一是因为晚上气温低,雪崩、冰崩、落石等危险系数会降低,二是冲顶会有一个“关门时间”,关系到氧气供应量、体力和天气各方面因素。5月22日凌晨3点20分,石磊成功登顶,历经49天终于圆梦,成为临汾登顶珠峰第一人。

  一路前行 领略沿途风景

  4月4日,石磊抵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加入了夏尔巴高山探险公司组织的国际队伍。队员们乘坐螺旋桨飞机飞往卢卡拉,飞机可容纳20人,设备简陋的像是上世纪80年代的长途客车,卢卡拉机场也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飞机场之一,从加德满都到喜马拉雅山区的这种小飞机,平均每年都会掉下来一架。

  4月7日,石磊开启了为期7天的环珠峰大本营徒步线路,途中将在岛峰(海拔6189米)进行拉练。

  4月8日,石磊经过8个小时的徒步抵达海拔3440米的南池市场。这是一个美丽的小镇,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个大型集市,攀登珠峰的主要补给站,同时也是尼藏贸易点。在南池市场旅馆里,石磊亲自下厨做了一顿可口的中式午餐,这在今后的徒步中将会变成一种奢望。长途跋涉,食宿简陋,没有热水,没有手机信号,虽然可以买WIFI流量,但200M就需要40块,而且网速慢。值得欣慰的是徒步过程中每天可以看见几十座雪山,还有举世闻名的高山民族夏尔巴人的故乡。4月12日,徒步训练结束后石磊回到加德满都进行休息和身体恢复。

  4月18日,珠峰大本营,海拔5365米,含氧量50%,石磊开始适应性攀登训练。在到达大本营之前,迎接你的不是美景,也不是你的夏尔巴向导,而是“一片墓地”,这些是一二百位遇难登山者的衣冠冢。大本营有“豪华”的食宿环境:埃及的贝都因地毯、不丹的宗卡桌布、尼瓦尔民族的手工靠枕以及直升机物资运送,还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电影院,每一晚都会播放一部登山电影。这里的日出、日落、星空,每个时刻都无比美丽,但雪崩就像家常便饭。在这个高度上厕所是一件痛苦的事,无论你花多少钱来登山,你都享受不到一个正常的厕所。整个大本营建在昆布冰川之上,有一二公里长,即使有加厚的防潮垫,夜晚睡在帐篷中依然觉得身下寒气阵阵,一二十米的冰塔林随处可见,队员中不同程度出现了高原反应现象。

  4月23日,来自6支不同队伍的38名中国登山友冒着风雪齐聚夏尔巴高山探险的营地。新老朋友在这里聊登山、续旧情,举国旗、唱国歌。当国歌飘荡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时,每个人都充满了自豪感。

  4月25日凌晨两点,从大本营出发,在巨大的昆布冰川上走了8个小时到达海拔5900米的一号营地,这段路建在无数冰裂缝和不稳定的冰川上,30%的事故都发生在这里。一号营地没有厨师,只能吃自热米饭就着辣条,石磊说:“吃得想哭。”

  4月26日,海拔6400米,二号营地,石磊在这里停留两个晚上以适应气候。珠峰气候一过午时,便任性发怒,狂风裹挟着雨雪席卷整个山区,海拔越往上越残酷。

  7162米的三号营地,在这个海拔高度,身体的器官会渐渐停止运作,体能消耗巨大,大脑的运转能力降到15%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所以吸氧必不可少。

  随后,队伍下撤至加德满都进行休整,调理身体等待好天气,为最后的冲顶做准备。

  预计的好天气终于到了,5月17日凌晨2点30分,从大本营出发(海拔5300米)前往C2营地。经过一天的休整,继续前行。

  5月21日,队伍向珠峰再往上就进入了8000米以上的区域,此处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只有海平面的30%,强劲的风力让人难以行走,陡峭的坡面冰层危机四伏。

  海拔8200米,珠穆朗玛峰下的这段冰峭被称为“死亡地带”。

  海拔8790米,珠峰居然未能免俗地“堵车了”。这里被称为“希拉里台阶”,这是一处几乎垂直的裸露山岩石断面,通道狭窄、上行下行挤成一锅粥。

  22日早上3点20分,海拔8844米,石磊成功登顶珠峰!天气非常寒冷,石磊和队友只能在山顶停留10分钟左右,他手举国旗,短暂地摘下氧气面罩,让队友帮忙拍了一张照片,便下撤了。下山的过程中失足、缺氧、失温……任何一个小错都有可能把自己永远留在珠峰。从历史数据上看,这个概率达到4%。5月22日早上7点15分返回至C4营地,5月23日中午12点50分左右下撤至大本营。休整两天之后,此次登山之旅圆满结束。

  石磊说:“每往珠峰上走一步,感觉离生命更近一步,每从珠峰下撤一步,感觉离家更近一步,活着真好。”

  数度与死神擦肩而过

  攀登珠峰大概要花费4万到6万美金,甚至花掉你的生命。曾经有人问过这些登山爱好者为什么要登山,登山爱好者的回答是:“攀登山峰的确是很危险的,而且曾有过许多人在那里丢了性命。但他们并非不怕死,而是想活出生命。”

  2015年一部好莱坞大片《绝命海拔》登上了大荧幕,故事讲述1996年两支商业登山队在登顶珠峰后遭遇暴风雪,造成8人死亡的悲剧故事。原来死亡离登山者是那么近,又那么猝不及防……但石磊毫不畏惧,他说登山前就已经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

  在珠峰上掩埋一具尸体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攀登者撞见那些在濒死边缘的另外一些攀登者,只能袖手旁观。在这种地方,只能自救,你别无选择。将死者或迷途者抬下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甚至整个队伍不得不在山上过夜,事实上这种营救近乎于自杀。

  2006年7月,石磊带队攀登四川甘孜地区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到达5100米高的地方时,一个宽大的冰川裂缝挡住去路。队员们先行依次顺利通过,石磊是最后一个。当他把绳子放在八字环上在冰裂缝上速降,突然从边缘一下子重重地摔到了冰裂缝的底部。“看着幽蓝色的冰川,第一次感到死神就在身边。醒来后我躺在营地,不知道是怎么回来的。”石磊回忆道。

  但这没能动摇石磊登珠峰的信念。2014年,终于有机会踏上攀登珠峰的旅程。2014年4月18日早上6点,昆布冰川发生大规模雪崩,造成13位尼泊尔夏尔巴向导死亡,另外3人失踪。石磊所在的队伍抱着对夏尔巴整个团体的尊重和团队的安全考虑撤回。夏尔巴人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山地的神秘群族。可以说,是珠穆朗玛峰让世界认识了夏尔巴人。没有夏尔巴人,就没有珠峰攀登。

  珠峰未登顶,石磊却登了另外两座6000多米的山峰,心中没有不甘,反而对登山和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珠峰,还在那里,安详的等着我。生命不息,攀登不止,明年,我还会再来!”

  2015年石磊再次向梦想进发!4月25日中午12点左右,大家都在餐厅帐篷等着吃午饭,突然大地剧烈晃动。十多秒之后,巨大的雪崩向大本营袭来,石磊反方向跑了十多米,雪已经埋到他的背上,他拱起身子,双手护住头,手撑起来给自己一个呼吸的空间,所幸这场雪崩只持续了一分多钟。当他抬起头时,营地消失了,地上是残留的帐篷破布和哀嚎的人们。石磊想要站起来,可是右腿却动不了,后来两个夏尔巴向导搀扶着他去了附近的一个医疗帐篷看医生,天黑时分,队友将他搀扶到附近的营地,营地的帐篷里面挤满了受伤的人。这一晚,石磊和队友们都没有怎么睡觉,大家挤在一起相互取暖。熬到5点多钟,直升飞机来接伤员,经过3次启停,终于在下午到达加德满都。而此刻,加德满都由于地震,整个城市都像废墟一样,医院里到处都是伤员。经检查,石磊右腿腓骨骨折。当时医院的拐杖都卖脱销了,后来有一位在尼泊尔开中餐馆的朋友,他将之前受伤使用过的一副拐杖,送给了石磊。

  这次地震造成19人死亡,石磊所在的队伍有5人在此次雪崩中遇难。作为珠峰南坡雪崩的亲历者,石磊亲眼目睹了灾难、伤痛、哀号、离别,见证了孕育着希望和梦想的珠峰南坡大本营,仅一分钟就从热闹喧哗变成哀鸿遍野。整整一年,当时的画面还如刀刻一般印在脑海里如此清晰。“能活着,真幸运。”石磊也真切体验到“生命不息,登山不易。”

  2017年4月30日上午9点,登山界的传奇人物“瑞士机器”乌里·斯特克在攀登努子峰时不幸滑坠遇难。而就在前往珠峰大本营的路上石磊还与他见面聊天,他曾说:“这是非常危险的游戏,一个很小的失误,你就会完蛋。”乌里·斯特克被欧洲媒体称为瑞士爬阿尔卑斯山最快的人,创造了几项纪录。经常挑战险峻路线,却连防止坠落的绳索和设备都不带。

  “任何人的死亡都有不同的原因,这就像警钟一样,时刻提醒着自己,努力做到最好!”石磊平静地诉说着。

攀登训练

  生命中的诗和远方

  有人开玩笑说:“摄影穷一生,户外毁三代。”也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遇到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就算他再黑,也不要嫌弃他,因为他极有可能是个富二代。”虽然是玩笑话,但由此可见,户外运动真的很“烧钱”!登山作为户外运动的一种,尤其是登山探险运动,除了对体能、攀爬技术有要求之外,对装备和机械也有着极高的要求。

  2016年11月,西藏圣山登山探险服务公司公布了2017年春季珠峰攀登活动的通知以及条件,一次性每人35万元的服务费和专业培训。35万元的服务费包含了登山期间的住宿、伙食、交通、高山氧气、保健队医、向导、协作、高山摄影、后勤保障、运输牦牛、登山环保、高山救援、登山修路、登山注册、珠峰修路、景区收费、营地设施等费用。其他个人性质的消费及个人技术装备和服装费用等不包含在此。

  抛去此前7000米、8000米登高和登山的费用不算,登山爱好者自身需要准备的技术装备和服装依然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据专业人士介绍,登珠峰的装备一般有排汗衣物、保暖衣物、高山靴、安全绳、安全锁、冰镐、冰爪、帐篷、睡袋、防潮垫等,其中,服装类和必备技术装备也在五六万元以上。如果想在登山过程中大幅度降低危险和困难,登山爱好者还可以购买全套冰雪技术装备和GPS、卫星电话、氧气瓶等特殊装备,这些装备价格更加高昂。也就是说,登一次珠峰最少40万元。

  即便是对于专业登山运动员来说,攀登珠峰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天气情况、个人身体状况、装备情况等各种因素,决定了你能否攀登珠峰,所以40万元只是一次攀登珠峰的机会。

  在珠峰,在自然面前,人人皆平等。无论何人,冲顶的这条路都需要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坚毅地走完。富有的人们可以多雇一个夏尔巴人减轻背负,但同样他们都是身经数次艰难的高山攀登经验才来到珠峰。登山者表示:实在是太痛苦了,眼睛在天堂,身体却是在地狱,分分钟想飞回家的冲动。但既然选择了还是得继续坚持下去!

  今年,珠峰南坡登山需缴纳4万美金(约27万人民币),自己购置装备大概8万元。石磊坦言,自己并不是一个“有钱人”,这些年为了登顶珠峰,他花费了五六十万元,其中除了少量的商业赞助外,大部分花销都是靠自己商业带队或者从事其他运动挣来的。

  对于“值不值”这个问题,石磊的回答很干脆:“很多人的价值观和消费观都不一样。有人觉得五六十万买套房子很值,但我觉得花五六十万在登山上很值。”在石磊的人生中,登山就是自己最壮丽的事业,也是生命中最大的兴趣使然。

  石磊的妻子是一名美术工作者,谈及丈夫这既“烧钱”又危险的爱好,她说:“兴趣爱好等于生命的活力,爱好有时就是人的一个精神寄托。如果将他的最大爱好控制或者禁止,无疑是剥夺了他的生命。真正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并善于从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这是石磊对自己灵魂最好的滋养,即使面对很多的挫折与伤痛,他依然是幸福的。”

  兴趣爱好由“好奇开始,然后慢慢发展成兴趣。”世界上没有哪个人一出生即命由天定,也没有什么事情随随便便就能成功。而学经济专业的石磊,常听校友们提起登山,并产生了好奇。于2002年,参加了地质大学长江源头科考登山活动,从此爱上了登山,并一发不可收拾。石磊何尝不是因一次年轻时的好奇、一次耳闻目睹后的好奇,终于下定决心,为了心中的梦想流汗、流泪、流血。终于萌生了“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一往无前的拼劲。

  坚定信念 实现自我

  珠峰,多少人的梦想之地,多少人永远留在了这里。自然是永远不可能被人类征服的,面对自然唯有学会谦卑与尊重。征服的不是珠峰,而是我们自己!

  第一个登顶珠峰的希拉里爵士说他总是从崇山峻岭中获得力量,而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并不断超越自己。这也成了众多登山者的名言。

  在超越自我的道路上,石磊充满了自信与欢乐,而在自我实现后,他又是如此的平静,平静到没有一丝波澜。他说话总是有种不疾不徐、从容不迫的自信,以及宁静淡泊的超然与豁达。就像登山归来的他虽干净利落、澄思寂虑,脸上却少见笑容,仿佛将珠穆朗玛峰的气场一并带回。而登山中的石磊皮肤黝黑、胡子拉碴、满面沧桑却也能笑颜尽展。他说山中的自己能得到最大的放松,所以,他笑的真诚、笑的自然、笑的随和。

  2006年7月登顶雀儿山。地点:四川甘孜州地区,海拔:6168米。

  2006年8月至9月登顶玉珠峰。地点:青海省,海拔:6178米。

  2007年11月侦查若尼峰,地点:西藏然乌地区,海拔:6168米。

  2008年9月至10月攀登卓奥友峰。地点: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海拔:8210米。

  2011年10月登顶四姑娘山。地点:四川甘孜州地区,海拔:5254米。

  2014年4月登顶ROBOCHE。地点:尼泊尔,海拔:6111米。

  2014年5月登顶PACHEMO。地点:尼泊尔,海拔:6173米。

  2014年至2017年,3次攀登珠峰,最后成功登顶。

  这些无不在诉说着他对生命的热爱,对登山的执著,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与命挂钩”的攀登珠峰是一件很严肃的事,除了加强体能训练、技巧储备和应急能力等准备工作外,还有对梦想的渴望。

  成功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经过了循序渐进的积累才得来的。石磊说,有氧、体能、心理素质……作为专业选手,虽然已经征服过多座大山,但这次的登珠峰之行还是不容半点马虎。一般业余登山爱好者至少要经过5年以上的训练才能向珠峰发起挑战,这是对生命负责。挑战8000米的生命禁区,本身就是一件不理性的事情,当选择了出发,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在完成这件不理性的事情时尽可能做到理智的选择。

  大本营的夜色美丽却不宁静,夜夜都会有令人惊心动魄的雪崩声音从远方传来。

  昆布冰川上搭建的梯桥走起来有些摇摇晃晃,如果冰爪没有在悬梯上卡实,很容易滑下去。这些冰川,就像是活火山一般,没人知道什么时候崩塌。

  冰川的消融以及随季节的移动让昆布冰川变得变幻莫测,经常性雪崩、冰崩,滑入冰缝、冰裂缝搭桥断裂……随时可能夺走登山者性命。

  当上升到海拔7000米以上,5公斤重的氧气瓶,繁琐却又必备的登山器具,厚重的高山靴以及携带的热水能量胶等等,十几公斤的装备都要靠自己一点点背上去。

  在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含氧量不足海平面1/3,气压低得令人感到头脑炸裂,飓风、极寒,一路心灵与身体的双重折磨。

  高海拔带来身体的损伤和冲击,很多队员患上了“昆布咳”、高烧、腹泻,下撤到加德满都进行恢复性治疗。在尼泊尔找到一个好医生并不容易,而治疗简单的咳嗽配药就得几百美金。在珠峰,一声咳嗽都有可能威胁到生命的安全。

  越来越难,越来越危险,可能你会因此退缩,退缩有可能代表你很懦弱,也可能代表你对风险的把握非常明智。

  石磊说,登珠峰,有很多事情是你无法掌控的。

  经历过2015年的地震后,他曾想过放弃。但随着身体的康复,再次登珠峰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说登珠峰是自己想要完成的一个目标,就这么轻易的放弃,可能一辈子都会有心结。

  登山成功了!但事情还没有完。你有没有在路上扔下你的队友?你心里愧疚吗?准备重返珠峰安葬他?还是冷若冰霜的将往事付诸烟云。也许后半生,将是煎熬的余生。或许你没有经历那些残酷,也顺利完成登顶、下山。那么真的要恭喜你了,你是上帝真正的宠儿。诚然石磊是幸运的。

石磊成功登顶

  马斯洛曾说过,真正的富裕,实际上除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以外,最主要的是精神上的认知。在全民皆房的当下,我们在房子面前,暂且丢掉了太多的诗和远方。而对于石磊来说,登山就是他的诗和远方。

  虽然登珠穆朗玛峰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然而,每年仍然有不少的探险者前仆后继的去“征服”珠峰。从人类延续的总体格局来看的话,那些不安分守己的基因,不明意义的探险,挑战极限的勇气以及对未知世界强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还是需要的。这样也是挑战自己的方式。而成长是必须付出代价的,因为成长永远包含着冒险、面对未知、尝试新经验、扩展个人的极限与改变。石磊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之中,都能安之若命,处之泰然。石磊是名副其实的超越者,高峰体验和高原体验成为他生活中重要的事情,是生命的见证和生活的最宝贵的方面,他做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石磊在登山顶峰时,把国旗展开,放在胸前拍照。他说每个登山者都会举起自己国家的国旗,这很正常。但这一份心意,又何尝不是深藏在他内心深处的那份国家荣誉感和归属感。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 记者 闫晏宏 李娇

  记者手记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是普通人。每一个喜欢户外旅行的人,都是其自身意义上的户外旅行家。每一个登山者,都在坚定地一步步丈量自己的梦想,张开自己梦想的翅膀。每一次攀登,每一个怀有梦想并愿为之努力的登山者,都值得尊重。

  对于临汾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人,石磊始终抱着一种平常心态对待登山,淡泊自处。这种对其有意登山而无意成功的修炼,这是发自他内心对登山事业岿然不动的恒心与毅力,是来自对登山的坚定信念。这恰恰也铸就了他的成功。

  石磊虽然经历生死,但仍坚持登峰。这种坚持不懈的韧劲以及精神,不仅需要身体力行的坚持,更需要一种坐观风云起的定性,一种平静的心态,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石磊以平和自然的心态登山,不仅获取了成功,也磨砺了品格。也许,石磊无心做一个登山英雄,然而其学养、天赋和实践,却使他成为临汾登山史上的杰出典范。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从来不觉得登上了珠峰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人,是一件很成功的事,这只是我人生的一个经历,我只是想要攀登一座山,我也只是登上了一座山。”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