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核心提示:“来!尝尝野菜,这是妈专门托人从咱老家捎来的。”吃早饭的时候,母亲端了一小盘野菜放到了陈红军面前,看着这盘野菜,他思绪万千。1989年,18岁的陈红军从山东泰山市的一个叫五埠村的偏远农村来临汾打拼,那时候,母亲也是这样端了一盘野菜。看着眼前熟悉的场景,陈红军的思绪回到了28年前……
离开老家第一次出远门
“那时候,我们家以种地为生,靠天吃饭。我中午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割草喂牛。”陈红军兄妹四人,他是老小,衣服是老大穿了老二穿,到他这儿的时候,基本上是补丁压补丁了。让他记忆犹新的是,那会儿,家里都吃粗粮,自家的鸡下的蛋一般要拿到集市上去卖,遇到家里谁过生日,母亲就把一颗鸡蛋分成4份吃。
“我大哥那时候在临汾搞水暖工程,初中毕业后,我就跟着同乡来临汾找我大哥。”陈红军第一次出门、第一次坐火车,当时在火车上找不见厕所,也不敢问别人,最后都尿了裤子。回忆起当年的糗事,陈红军笑着说,刚从农村出来的孩子,看到外面的世界觉得什么都稀奇,也感觉自己特别“土”。
来到临汾后,陈红军跟着一个工程队干水暖。“当时,每天赚3元钱,只有加班的时候才能吃饱。”陈红军当时的饭量很大,别人吃一两个馍就饱了,而他得吃七八个,只有晚上加班的时候,不给发钱,但管饱吃,每次遇到加班,陈红军都抢着报名。
到了年底,陈红军带着七百多元钱回家过年。回去后,母亲跑到十几里外的地方专门给他买了肉,包了一次芹菜饺子。“那味儿太香了,至今忘不了。”陈红军说,平时吃肉饺子的次数特别少,那次母亲包饺子的情景永存脑海。
在临收获姻缘事业
来临汾打工后,陈红军遇到了第一个“贵人”,不仅让他学到了许多经验、长了见识,还收获了爱情。
“当时,我妻子的姑父是包工程的。我在他的工程队干活儿,由于自己勤快、懂事,许多人都喜欢和我打交道。”陈红军每次去老板的家里,他就找活干,看见人家锅炉房里的煤见底了,他就把煤从外面提到锅炉房,足够好几天用;看见院子脏了,他就去打扫,就连卫生间的犄角旮旯都擦得很干净。所以老板到哪里都带着既懂事又勤快的陈红军。
到了陈红军23岁的时候,遇到了他的妻子、老板的侄女原玉萍。
“当时,媳妇家里不愿意。因为咱是外地人,人家不了解咱的情况可以理解。”陈红军说,可是妻子愿意,实在拗不过,她的家人后来就同意了。
媳妇娘家在大宁县种菜,小两口结婚后,蹬着三轮在临汾卖菜。
“刚开始觉得在街头卖菜很没面子,妻子在前面骑个三轮,我骑着另一辆在后面跟着。”那时,夫妻俩生活挺苦,午饭就买饼子,为了让妻子多吃一点,他就说自己不爱吃……就这样,他们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由于陈红军以前在工地上干活,认识了很多朋友,靠这些朋友介绍,他把菜送到了工地的食堂。“别人每斤菜赚5毛才卖,我赚两毛就免费送上门,而且每次送菜过去,我还把人家的食堂打扫一遍,把菜整整齐齐地摆在菜架子上,再帮人家把垃圾倒掉。”靠着良好的口碑,陈红军的生意扩大到了附近的好几个工地和沿街的几个大饭店。到了1997年,他们赚到了3万多元,还在贡院街菜市场开了一个小门面。
遇挫后事业稳步发展
到了2010年时,陈红军把门市开到了尧丰市场,并和一家大企业合作,做起了更大的贩菜生意。“当时,人家投资了20万,还带利息,我投资30万,一起贩菜。可是当时没经验,财务、运营都是人家管,自己只跑业务、送菜,一年下来不仅没赚了钱,还赔了60万。”就这样他们解除了合同,陈红军的第一次扩大经营以赔钱宣告结束。那会儿的许多欠账,到现在都没要回来。
第二年,尧丰市场的两大供货商搬到了新修的鑫阳农贸市场,这给了陈红军一个商机。这时候,他遇到人生的第二个“贵人”刘大姐。“刘姐做了多年的蔬菜生意,我们一见如故,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合作得很愉快。”2011年,两人开始合伙做贩菜生意,刘大姐投资15万,陈红军贷款投资20万,第一年下来没赚钱,到了第二年开始盈利了。
此后的7年间,陈红军的业务扩展了全市17个县(市、区)的各大蔬菜、水果批发市场以及部分大酒店,还代理了30多个厂家的调味料……后来,他成立了山西德义朋商贸有限公司,业务从蔬菜扩展到水产、调味料、冷冻制品、瓜果、烟酒、一次性用品等十余种。目前,他的事业蒸蒸日上。
用一生感恩第二故乡
从来临汾打工,到取得今天的成绩,陈红军的秘诀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诚信经营、勤快、肯吃苦,能为他人着想”。公司取名“德义朋”,其含义就是“做人要有德,和人共事要讲义气”,这也是他为人处世的原则。
下一步,陈红军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就是走基地+市场+连锁店的模式,整合全市的散户经营和种植户,走集约化路线,让蔬菜种植基地直接和市民对接,减去中间环节,最大限度让利给老百姓,保证临汾居民的菜篮子更安全、更实惠。
“比如,浮山县一个小区的连锁店晚上将第二天需要的货单开出来,我们通过总部统一配货,第二天一大早就送到社区。如果遇到某些本地菜品滞销,我们可以少配外地菜,主推本地滞销菜品,使菜农和市民都得到实惠。”陈红军认为自己现在做的是阳光产业,前景良好。
回顾自己从一个农村穷孩子,一路打拼到现在,值得感恩的人很多,父母、妻子、众多朋友……但最值得感恩的是临汾这个地方。因为陈红军是从临汾起步的,所以,他要用一生来回报第二故乡!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