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开栏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了深入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中央、省、市脱贫攻坚深度贫困的各项安排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参与、支持、宣传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临汾市脱贫攻坚领导组办公室和本报联合推出“讲好扶贫故事”专栏。
栏目将以消息、通讯、日记、照片等形式,报道我市扶贫一线的感人故事、典型经验以及工作心得等。稿件要求贴近主题、结合实际、以小见大、内容真实、逻辑清晰、朴实清新,杜绝泛泛而谈,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要有实例,有理性思考和观点,字数1500字以内。敬请奋斗在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干部、扶贫志愿者、贫困户及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征文来稿者须提供真实姓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件等资料,便于联系。
投稿邮箱:lfrbnczk@163.com或lfswxxbgs@163.com
邮件主题注明:【讲好扶贫故事】
本版主持人
一大早吃完饭,老赵就吆喝着乡里的交通管理员,去看正在修建的道路扶贫工程施工情况,边上车边说:“这几天真热,咱们早点去多跑几条路,早点回来。可是这一天下来,老赵回来的时候又是晚上七八点,衣服、鞋上全是土。”
老赵,名叫赵振发,当过兵,复员后在乡宁县枣岭乡政府工作。他今年60岁了,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本可以轻轻松松享受退休生活了。可是,在今年的扶贫工程中,枣岭乡有30条道路建设工程和46余万平方米的街巷硬化工程,涉及19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工程建设任务大、时间紧。赵振发分管道路交通工作多年,对乡里道路建设情况十分熟悉,这活儿非得他“老将出马”。在乡里的挽留下,作为共产党员的老赵,义不容辞地接过了这支“枪”,扛起了这份重担。
实施的道路扶贫工程,枣岭乡从根本上改善了全乡的道路交通条件,给全乡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可是,这修路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老赵当过兵,在部队锻炼过几十年,工作磨砺让他面对困难从不退缩,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拼劲,风里来雨里去,顶着烈日实地测量、设计规划、招投标、签合同等,办理各种手续,村里、乡里、县里甚至市里跑了几十趟。手续办好后开始施工了,赵振发又拉着交通管理员马不停蹄到各个施工点现场查看、监督施工。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在最热的“三伏天”里,60岁的赵振发在全乡各村之间来回跑,一天下来要跑100余公 里,到每一处工地都要弯下腰亲自测量。工程进度慢了,没有按照标准施工了、原材料供应不上了,他马上和工队、原料供应商谈话;施工过程中和村民产生纠纷了,赵振发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给群众耐心解释,不知挨了多少骂。
枣岭乡的“扶贫路”顺利进行,工程已经接近尾声。这几个月来,老赵急过、愁过、气过、委屈过,但他更高兴过。他总是说,我是共产党员,这脱贫攻坚是党和政府给老百姓办的大好事,作为党员,我们就要把这好事办得更好。只要老百姓能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苦点、累点甚至挨几句骂、掉几斤肉都不算啥。如今,退休的老赵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曾经脱掉军装他不再是个军人,但是举过拳头宣过誓,他就一辈子是共产党员。赵振发,他正在用自己的实干和坚守筑就一条脱贫攻坚的“扶贫路”。
(刘磊)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