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12月8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临钢医院,中医针灸理疗科的门前已等满了人。护士庞晓玲正在粉碎做督灸和脐灸用的姜沫,粉碎机不停地运转着,她对记者说:“今天预约的人很多,所以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因为做一个督灸就需要粉碎3斤的姜沫。”
段惠芳为患者针灸。
7点50分,中医针灸理疗科主任段惠芳来了,21年了,她一直坚持骑自行车上班,提前10分钟上岗。
段惠芳一边做针灸前的准备工作,一边给记者介绍:“督灸、脐灸和康复训练是我们科室开展的新项目。督灸,是通过在督脉的脊柱段上施以‘隔药灸’,具有治疗时间长、作用持久、疗效可靠的特点,除了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外,还有预防保健、抗衰老、增强抵抗力的作用,尤其对女性怕冷、美容均有作用。脐灸,是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调和气血,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现代绿色治病防病养生方法,对胃痛、腹泻、脾胃虚寒、小便不利的人有效,更是对女性宫寒、痛经、带下、黄褐斑大有裨益……”
10分钟后,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段惠芳开始为患者施针,小小银针在她的手里娴熟地飞舞着……
段惠芳出生于1972年,1996年毕业于山西省中医学院中医系(现更名为山西省中医药大学)。大学期间,她师从白兆芝、邢维萱、冀来喜、张卫东等教授学习理论基础。在山西省中医院、太原市中医院实习期间,她跟诊孙郁芝、王有奎等名医临床治疗。作为临钢子弟,段惠芳毕业后一直在临钢医院中医科工作,现为山西省针灸协会会员、山西省老年医学会康复分会委员。在她的带领下,该院中医针灸理疗科已经从单一的中草药、针刺方法发展成多样化的综合治疗,科室现有火针、埋线、督灸、脐灸、中药熏蒸等多个项目,人员也不断增加,成为该院的一个特色科室。
10点钟的时候,64岁的李大娘蹒跚地走进中医针灸理疗科,见到段惠芳就像见到老熟人一样热情地打招呼。李大娘是因为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来问诊的,段惠芳一边给她施针一边关切地说:“阿姨,你上次的面瘫没有留下后遗症吧……”
从段惠芳与李大娘的一问一答中,记者听出来了,这对医患是多年的老朋友了。2014年春季,李大娘突发脑梗死,出现言语不利、左侧下肢无力、行走困难等症状。发病第二天,家人把李大娘送到临钢医院,段惠芳采用天津中医药大学石学敏教授的醒脑开窍疗法给李大娘针刺,同时配合高压氧治疗,三天后就控制住病情。针刺20天后,李大娘言语清晰、行走自如,办理了出院手续,一年后医院随访,李大娘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2016年年底,李大娘又因劳累受风,出现左侧面瘫、不能闭眼、刷牙饮食漏水的症状。有了上次的治疗经验,李大娘直接就来找段惠芳治疗。段惠芳先用磁圆梅针疏通经络,再浅刺阳白穴、四白穴、颧髎穴、地仓穴、颊车穴、深刺翳风穴、下关穴,又对准鼻尖针刺风池穴,让针感传至头顶、眼部。5天后,李大娘病情稳定,18天后面瘫大好,能闭眼、刷牙饮食不漏。为防止后遗症,段惠芳还用隔姜灸为大娘做了10次巩固治疗。
“看来没有留下后遗症,与那10次的隔姜灸巩固治疗有关系啊。”李大娘躺在床上感慨地说。施针完毕的段惠芳给大娘掖好被角说:“阿姨,你这次的腰痛我要运用腰部夹脊穴针刺加电针治疗,5次后,疼痛就会减轻,下肢麻木抽搐感就会消失……”听着段惠芳信心满满的声音,李大娘舒心地笑了。
给李大娘施针完毕,段惠芳又捧着针盒走向下一位患者。这位患者左侧耳后至下颌部条状疱疹,呈暗红色,疼痛难忍。细看患者面容,左侧额纹消失,不能闭眼,人中沟歪向右侧,左侧口角下垂,伴有饮食漏水、没有味觉、听觉过敏等症状。段惠芳说,这是一种难治性面瘫,由带状疱疹引发的。她决定先用清肝泻火、除湿解毒的中药让患者口服,然后用梅花针轻轻叩刺,去除淤血热毒,最后采用毫针加电针恢复受损的神经肌肉。她说:“治疗3天后,患者的疱疹疼痛就会消失,可能会有色素沉着。治疗20天后,患者就能上抬眉毛,能闭眼,鼓腮时人中沟居中,味觉恢复,刷牙饮食不漏……”
不知不觉间,时针已经指过了12点,护士庞晓玲把从食堂打来的西红柿鸡蛋面放在她的办公桌上,不放心地叮嘱了一句:“段大夫,你可别把饭放凉了再吃呀。”段惠芳不好意思地笑了。21年间,这位中医针灸大夫就是这样,心中时时刻刻装着患者,用手中的银针为患者去除病患,却常常忘记了自己。
记者 刘晚 文/图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