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写作教育知名校长、全国阅读教育先进个人、山西省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临汾市模范校长、先进工作者……这不是一项项徒有虚表的个人荣誉。
全国“课堂教学先进学校”、“阅读教育先进集体”,山西省唯一一所全国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应用优秀学校”、“山西省优秀家长学校”,临汾市“法制教育先进单位”……这不是一项项沽名钓誉的集体膜拜。
这些荣誉和成绩的背后是他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以及敢于创新、以变应变的管理理念在推动,他就是洪洞县东街小学校长刘双龙。
制度立校开好局
东街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深厚悠久的办学历史。如何使这所百年老校更进一步焕发教育青春,是刘双龙上任以来思考的问题。制度立校、民主管理成为东街小学的第一个变化。
刘双龙组织教师代表大会,经过多次讨论修订、完善了《教师岗位职责》、《班主任岗位职责》、《教研组长岗位职责》等各种职责以及《教师量化评估方案》等有关学校发展的规划和规章制度,从岗位职责、教学常规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明确工作要求和考核标准,形成了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运行机制。管理中刘双龙还规定,审核学校所有经费支出的审核小组必须由教师公开投票选举产生。不仅如此,学校有关评优、评模等参与制度的制定,都要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进行。制度立校的核心是民主管理,学校的管理运行完全处在制度和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监督之下,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形成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良好工作局面。
科研兴校出成绩
“名师是质量的保证,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这是刘双龙常说的一句话。他提出围绕质量抓课题、围绕课题抓教研、围绕教研抓课堂、围绕课堂抓教师的工作思路,使教学研究常态化、制度化。
在刘双龙的倡导下,东街小学坚持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位教师坚持每周听课不少于两节,并把听课内容作为教研依据。同时,在教研活动中依据年级组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和亮点作为课题研究,“问题如何克服”,“亮点如何发展”成为每一次的研究主题。学校名师每学期要做到“七个一”,即一个重点课题、一篇有价值的论文、一节高水平的课、一件有保存价值的多媒体课件、精读一本教育专著、培养一名青年教师、作好一次讲座。
目前,学校已完成国家级研究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预习习惯的养成”,省级课题“基于数学思考的小学生能力培养研究”、“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学校特色建设与研究”,教师先后发表教学论文380余篇。2011年9月全国第七届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东街小学78名 教师获奖。学校现有省级骨干教师8人,省级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7人。
文化强校育品牌
一流学校做文化,品牌学校靠文化。刘双龙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品位,积极打造学校品牌。
在刘双龙的带头操作下,学校出台了《东街小学书香校园建设实施方案》,于2011年学期初开始实施。在原来传统阅读的基础上丰富了阅读内容,拓宽了阅读的环境,《三字经》、《弟子规》、《古诗词》、《论语》等国学经典被列为东街小学的必读内容,并把每周周三下午规定为全校师生的共同阅读时间。
“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块土地都能育人”是刘双龙建设校园文化的工作方法。定期更换黑板报内容,提升师生审美素质,极大增强了文化墙的育人功能。积极利用校园中的标语牌,各教学楼的名人、伟人画像、名言,让它们成为无声的育人载体。各班级积极开辟“六星伴我成长”、“我真行才艺展示模块”、“荣誉角”等板块,这些长效育人机制促进孩子在一个回归自然的教育空间里学知识、开心智。
刘双龙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将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全体师生的内在行为和前进动力,把东街小学打造成省一流品牌小学,造福子孙后代。”
(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