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大师“快腿郭清秀”

2014-02-18 19:45: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郭清秀(1863年——1931年),洪洞县辛村乡辛村人,通背拳大师,行镖山东、河南等地,声名远播,民间有“快腿郭清秀”之美誉,他的亲授弟子有徐克明、许方庆、狐氏兄弟3人、焦廷贵等,将通背拳的研究和发展进一步发扬光大。

河东师雁(音),河西清秀。在洪洞武术界这句话广为流传,至今二人的许多故事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在人们的印象里,他们如同影视剧《天龙八部》中的“南慕容,北乔峰”。经过一年多的走访了解,记者来到了郭清秀的出生地,也找到了他的后人,关于他的许多传说在后人的讲述中逐渐清晰。

家住玉皇庙东地窨院

郭清秀小名根宝,出生在洪洞万安镇普安村许家,为何姓郭,其中还有一段渊源。

“跟申礼先生学拳的本村人很多,先辈们记忆最深的是许家的后代——根宝。”2013年仲夏,洪洞万安镇普安村88岁老人崔宝定说。根宝后来过继到辛村舅舅家,更名为郭清秀。

这种说法究竟是否属实,经过多方打听,记者找到了郭清秀的后人,他的孙子郭憨子。

2014年初,一个寒冷的冬日,记者走进了郭清秀的孙子郭憨子的家。院是独院,门是简易栅栏门,4孔窑洞坐北朝南,一棵碗口粗的枣树长于院子西侧,栅栏门内整齐地码放着数千块红砖。年近古稀的郭憨子老两口说,窑洞是父亲郭福贵在原来老院的基础上重新修建的,修窑用的砖是1964年四清后烧制的。那时的地窨院是较小的3孔土窑洞,解放后村西修建了水利工程——七一渠,导致村中的地下水位变化,大部分村民都在自家的窑顶上修建砖窑洞。

“1970年,我嫁到郭家后,院子里的坑还没有填平。”郭憨子的妻子刘秀兰说。

“爷爷是啥模样我们不知道,爷爷去世时父亲郭福贵也没能见他一面。”郭憨子回忆着往事。爷爷生于普安村,来到辛村成家后,生有一儿三女。其子郭金生因病英年早逝,父亲过继到郭家,爷爷想把自己的拳艺传给父亲,但父亲却对武术不感兴趣,为了教父亲学拳,爷爷甚至将他绑起来拷打,倔强的父亲便不辞而别外出当兵。

“这些都是嫁给洪段的大姑和王绪村的二姑告诉我的。郭家的三个姑娘不论多少,都会通背拳,而且身手都不错。”郭憨子说。

荼坊一亩地是酬劳

爷爷的传奇只是坊间传说,三个姑母也只是听说而已,对于爷爷的功夫有多高,父亲也是讳莫如深,从不开口。

1954年,村民各自耕种自家的土地,郭憨子那年也就七八岁,还没有上学,与父亲一起种地、浇水。当他们来到辛村与马牧村交界地“荼坊”时,父亲告诉他,这块地有一亩多,是当年爷爷年轻时为一个东家保镖的酬劳。

郭兵生与郭憨子是本家,也称郭清秀爷爷,他的奶奶曾亲口告诉他,清秀在荼坊浇地时,一年轻人看他矮小,便不分先来后到,拔起了水渠的挡水板,让水流向自家的麦田里。清秀与他论理时,年轻人举起手中的锄头扑了过来,清秀手也没动,飞起一脚,将锄头踢出了几丈远。

枣木楔子练腿功

“清秀爷爷一生与通背拳结缘,传奇的腿功也不是一朝一日练就的。”郭兵生说,他奶奶告诉他们,清秀的小院里经常放许多枣木楔子,粗细不同,长短不一,他将枣木楔子用斧子钉在窑顶上,有时排成不规则的长蛇阵,有时排成圆形,扫堂腿、正踹,侧踢,行走在独创的楔子阵中。

到了寒冬,郭清秀又端水往楔子阵上浇,结上又亮又滑的冰,他则悠闲自得地在阵中练拳,有一次,奶奶亲眼看到,清秀爷爷一个扫堂过后,圆形阵中的7个枣木楔子都断成了两截,冰中的楔子纹丝未动。

烟袋锅的秘诀

“这个典故许多辛村人知道。”该村原支部书记说。郭清秀的弟子在河东扎拳坊传授拳艺,有几个武功不错的年轻人要与该弟子过手,看看对方的体格和平时的表现,该弟子心里有点怯阵,便在漆黑夜晚渡河回辛村请教师傅郭清秀。

到了师傅家的地窨院,房门已经上闩,敲门后,该弟子将事情的原委向师傅说了一遍,郭清秀不紧不慢地点燃了手中的旱烟,边抽烟边听该弟子的诉说,当弟子说完后,他让弟子将手从窗户下方的猫儿洞伸进屋内。看到伸进来的双手,郭清秀迅速将滚烫的烟袋锅伸向弟子的双手,而警觉的弟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抽回了双手。隔着窗户的郭清秀说,“你挺紧地”、行了你学成了”。弟子领悟到师傅的用意,第二天,他用快捷拳法顺利地战胜了挑战的对手。

躺在床上传绝技

“奶奶与她的妯娌处得非常好。”郭兵生说。清秀爷爷的弟子不少,光辛村就有好几个,过继的儿子跑出去当兵了,家里的农活就落在了爷爷一人肩上,到了晚年,爷爷的哮喘毛病让他不能劳累,更谈不上做农活、干家务。

家在本村的弟子,便承担了爷爷家中挑水、夏收、秋收等杂活。当爷爷躺在炕上不能动弹时,两个奶奶都当清秀爷爷面说,福贵也不在,亲生的儿子也不过如此,让清秀爷爷将自己的绝技传给弟子。

“清秀爷爷躺在炕上,向弟子们讲解拳术的破法与应用。两个奶奶和姑姑们亲眼目睹了师徒传艺的场景。”郭兵生说。1931年,郭清秀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享年68岁。他唯一的遗憾是,腿上功夫应用绝技没能传给弟子。现在看到的通背拳是手法多于腿法,而民间传说的洪洞通背拳“手是两扇门,全凭腿御敌”。

快腿美誉名不虚传

郭清秀的腿功体现了通背拳“手是两扇门,全凭腿御敌”的说法。

由其弟子徐克明的后人编著的《通背緾拳》一书中记载,郭清秀25岁出师闯荡江湖。26岁至30岁时,曾在赵城钱行干保镖。

“……陕西榆林府有座黑店,店主是山东人氏,兄弟五个,都习拳练武,心狠手毒,常常图财害命。他们勾结官府,独霸榆林要道,过往客商无不闻名而栗,人称‘五毒虎’,多少武林名师惨遭毒手……为此,在宁夏经商的宋德文、王连贵请求郭清秀师傅,以保财命无恙。郭清秀欣然答应,至榆林,进此店一看,果然恐怖阴森,暗藏杀机。时值隆冬,冰天雪地,夜半时分,果然事起,五虎寻衅闹事,意在抢劫财物。大虎手执利刃,口出狂言:洪洞客商,请你们的保镖一会,若胜我手中刃,任其方便,否则休怪无情!’郭清秀拱手而出,五虎观其身材矮小,不由冷笑。互道姓名,即刻交手,只见大虎挥刃直取,着实凶狠。郭清秀却虚身一闪,侧身而进,用十面埋伏、合手双捺跌……趁势将恶汉从碾盘这边打过去。众人惊得目瞪口呆,五虎跪地求饶,口服心服。”

郭清秀“36至40岁期间,回乡从艺,威震槐乡,当时授帖之徒竟达1300余人,其中徐克明、许方庆、狐恩喜、狐恩广、狐恩浦、梁生辉、陈福祥、焦占魁、崔怀章、赵连忠、王选章、焦廷贵颇为有名。”“郭老40至44岁,在浮山县羊村河设教场”。

“师傅许方庆曾说过,涧西村狐恩喜、狐恩广、狐恩浦三兄弟在浮山县扎拳坊,期间有一山东好汉也到羊河村搅场子,狐家三兄弟搬师爷郭清秀救场子。郭清秀到了浮山,与山东好汉过了几招,没有动手,用腿制服了对手。”年逾古稀的洪洞通背拳师樊汉武说,快腿郭清秀”、铁腿师洪胜”这些前辈都是以“腿”闻名天下,而时下洪洞通背拳运用中手法多于腿法,应验了先祖们没有将腿法传给后人的说法。习练通背拳的诸多传人也是说法不一。

该书还记载“郭老45至48岁,在赵城马牧财主许家保镖五年,名望极高。以后,由于年纪较大,不再外出,在本村设武术场授艺教徒”。(记者 王隰斌 张春茂)

     

责任编辑:李甲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