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痴志不渝撰写《翼城教育史》

2014-02-27 08:06:0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初冬时节,万物萧条,笔者怀着钦佩,走进了翼城县南梁镇东尹村间,见到了久已慕名、德高望重的常存智老师。

这位80岁的老人自1993年退休后伏案疾书、笔耕不辍,自费编写《翼城教育史》。数十年来,常老不顾年迈体弱,踏遍翼城的120多个村庄,走访了大量的知情人士,撰写了20多万字的文字初稿。所付出的艰辛非常人能及,所表现出的精神令人敬仰。

职业清贫品格奇,克艰赴难挺英姿;一腔热血铸史书,两袖清风志不移。寥寥几语是常老一生的写照。常老1933年生于一个普通贫苦的农家,当时日寇铁蹄践踏着我中华民族的体肤上,国不像国、民不聊生。即使如此,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常老坚持读书,立志报效祖国,于1958年毕业于体校。先后任教于阳高中学、稷山中学、曲沃小学、浍史完小、翼城中学等学校,投身于基层教育事业,在这里燃烧着激情、播种着智慧、播种着希望!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体育健儿,为基层的体育教育事业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

1988年,常老回到翼城县教科局专门从事教育志的编辑工作,从此,常老的轨迹就没有脱离过教育史志,不管是上班,还是退休后,常老把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地拴在了这一棵令他死心塌地的树上。

常老的信心大、干劲足。为了搜集资料,他不分白天和黑夜跑遍了全县的各个乡镇、中心校以及县直的相关单位;跑遍了以往的各个重点民校、农校、幼儿园。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凭着一辆自行车,行程万余里,走访人员多达数百人次,收集抢救资料多达10多万字。在翼城县教科局史志办编辑部里发行的29期教育志通讯稿件中,常老独自撰稿和别的同志共同撰稿就多达17期。常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在同事们中间有口皆碑。

退休以后,常老暗暗痛下决心:“人老心不老”,“志成史必就”,又孑身一人开始了艰难的编写工作,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体育老师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是身体健康、头脑更灵活的人。近20年,常老一个人跋涉在了无生趣的史料之中,奋笔疾书着他的壮丽人生。他忘了自己已是垂垂老矣的风烛残年;他忘了自己的多病之躯,不管烈日炎炎,还是天寒地冻,跋山涉水,访“三老”、进“三馆”,历尽艰辛、受尽磨难,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奉献给了翼城教育界一本无价的史志资料。

到此,常老还是没有停下他那跋涉的步履。他坚定地说,我完成的仅仅是1900年到1949年的史志资料,在我有生之年,我必须完成后50年的资料。

80高龄的他是在向生命挑战!向生命要时间完成自己的夙愿。

走出常老的家门,我的思想一直在澎湃。为常老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常老的淡泊名利、奋发进取;为常老的积极乐观、志存高远。同时,我也期待,期待常老50年的翼城教育史力作早日脱稿!常老是平凡的,但也是伟大的,他除了在自己的岗位上敬业奉献,也在自己的晚年扎扎实实、刻苦钻研。常老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一定会把这辈子奉献给他所挚爱的事业!他用行动诠释着:活到老,写到老!(通讯员 宋榜娟)

     

责任编辑:李甲

上一篇: 躬身教坛心无悔

 

下一篇: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