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太原领奖时,他让同行的另一位全国劳模帮他拍了张照片。照片上的他西装革履,两手自然相握,不苟言笑,身后就是颁奖现场——山西大剧院。听到有人夸赞他“倍儿精神”时,爽朗的笑声响彻晴空:“平时不那样儿。”平时哪样儿?平时的王长秀生活上低调、易知足、踏实稳重,工作上认真、肯钻研、荣誉等身。
王长秀,山东省章丘市人,临汾煤销四通煤业有限公司安全员。30余年的从业生涯中,前22年他在山东矿业集团先后从事采煤和掘进工作,2005年来到临汾四通煤业后,从安监科的一名安检员到二矿坑口副主任、再到二矿安全小分队队长兼安全信息站站长,最后成为专职负责煤矿安全的安全员。2010年,他进入山西煤炭干部管理学院采煤专业进行“充电”,同年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
一个外乡人在举目无亲的异乡如何站稳脚跟且“挣”出一片天地?王长秀用“认真钻研、不怕吃苦”8个字给出了诠释。
2005年6月,王长秀经人介绍与同村的6个老乡来到古城矿的后新口(即现在的四通二矿)掘进队,迈出了他扎根异乡的第一步。很快,由于工作、生活上的诸多不适应,6个老乡相继离开古城矿回了家。王长秀也萌生过“退意”,但一想到远在家乡的妻子刚刚做完癌切除手术,需要他赚钱养家,而已经一贫如洗的家里甚至凑不出他来时的路费,王长秀咬牙坚持了下来。
半年后,由于工作态度认真及工作成绩突出,王长秀被调到四通公司安监科成为一名安检员。听到调动消息的那一刻,王长秀喜极而泣,倍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从那以后,他争分夺秒地向书本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向老安监学习各种业务技能,不断充实自己,在每月的考评中总能名列前茅。
2006年8月,到矿刚一年的王长秀被任命为后新口安全检查组组长,2009年2月调任坑口副主任。
提到2009年,王长秀感喟连连,“那是我印象中工作最繁忙、感觉最累的一年。”2009年时,王长秀的责任区是一采区,包括一个2上-107掘进和2上-103回采。回采面的工人均来自山东的国营矿,总体素质偏高。掘进面的工人却多为来自湖北、河北等地的农民工,这些工人没经过大煤矿的锤炼,有些工人甚至从没下过井,工作一度进展缓慢。面对业务基础几乎为零的工人们焦急又无奈的眼神,王长秀开始手把手地教他们,刷帮、打锚杆锚索、搭支架……在他不知疲倦的帮助下,工人们的操作技术和工程质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009年4月,王长秀接到了一个新任务。2下-212工作面掘进切眼时间紧、任务急,由于这个工作面切眼条件不好,危险时有发生,安全隐患偏大,进而导致掘进缓慢,部门负责人亲自点名要王长秀介入监管。从立井到工作面的距离为4700米,那时还没有井下交通工具,往返只能徒步,王长秀经常要在井下待10个小时以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仔细研究工作面的各项影响因素后,王长秀提议按正常掘进巷道的标准两帮都打帮锚,以此控制片帮漏顶的发生,此举既保证了施工安全又为切眼的顺利贯通赢得了时间。
2009年9月,107工作面又开始掘进切眼,经验丰富的王长秀又被调到了107切眼。比照之前的经验,王长秀从一开工就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控制巷道高度、宽度,为顺利安装打下了坚实基础,使这一工作面的安装比预期提前了至少10天。结束安装后,安装队队长胡修发握着他的手竖起了大拇指:“老乡,你为咱们综采做了一件大好事,这是我来到古城矿以来安装最快最顺利的一个工作面!”在负责D-103掘进面工作时,为了提高工人操作技能进而确保工程质量,王长秀手把手教、口对口传授,坚持井下盯班不下8小时。有时刚盯完一班,洗完澡去吃饭的路上便接到“井下有事”的通知,他拿上水壶、干粮又下了井……经过半年多的努力,D-103掘进面从现场管理到工程质量都有了飞速提升,全矿各醒目位置均打出了“全矿向D-103掘进工作面学习”的横幅标语。103掘进队队长杨大海激动地对王长秀说:“这块横幅至少有你一半的功劳!”2010年10月坑口撤销,王长秀又回到安监科,当时矿上进入了全面改革调整时期。2011年2月,时任矿长王继松找到王长秀,给他下了一个硬任务:火速成立坑口安全信息站,三天内必须运转起来!没有任何关于信息站的资料和经验可以参考,没有人员设备,于是,王长秀又开始了自我摸索和钻研。通过多方请教、网上查找、从培训科借出旧电脑、从安监科调来3个同事担任信息调度员……苦熬两个昼夜后,信息站在限期内运转起来,自此,跟班安全员的交接班制度、井下电话5汇报制度、班前会制度相继得以规范;针对掘进回采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工程质量的问题,王长秀又编制出不同表格,要求安全员下井时各自带上针对表格查找问题,进行整改,使得工程质量现场管理和安全员个人素质都有了较大提高。
担任安全小分队队长的3年间,王长秀带领安全小分队不定时深入井下各工作面进行巡检,坚持每周下一次1300米17度坡的主斜井,督促落实上级各部门查出的隐患。通过查出隐患,制止违章,不留死角、不走过场、不徇私情,使得井下各个工作面、工作场所现场管理及工程质量一直保持着最佳状态,为四通二矿3年来无事故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
扎根异乡的十几年间,除了2006年母亲去世、2007年父亲去世及不多的假期之外,王长秀没有回过家。工作任务重加上他所在岗位的重要性更使得他连续多年的春节都在井下度过。至今,双亲离世时他都没能在身边尽孝仍是他难以平复的愧疚和遗憾。
“安全卫士”、“模范标兵”、“劳动模范”、“岗位标兵”……自2007年起,四通公司每年的“光荣榜”上都会出现王长秀的名字。
“活儿在我手里,我就要干好,没有特定的目的。荣誉也一样,颁给我是对我的肯定和鼓励,不颁给我也不会影响我一贯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对我来说,荣誉从来不是目标,是方向。”交谈中,爽朗的笑声不时响起,不断刷新着最初看到照片时不苟言笑的第一印象。(记者 段碧蓉)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