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上的牛肉饺子

2009-09-02 09:23: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那绝对是一场双方实力对比悬殊的战争,一方是弱小的朝鲜和刚打完国内战争的中国,一方是拥有先进坦克装备的美国军队。但是,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一不怕苦、二不怕怕的革命精神,以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气概,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了感人的乐章。”时隔50多年,说起战场上发生的点点滴滴,张三根老人如数家珍。


“1950年10月18日凌晨4时左右,一阵急促的集合哨将大家从睡梦中唤醒。下意识地穿衣、打背包、携枪、佩带携行工具。紧急集合后,部队首长只说了一句“战士要去祖国战场的最前线”。大家不知道要去哪里参战,满怀困惑地紧急赶往天津火车站。火车过秦皇岛,出山海关,直至安东(今辽宁丹东),大家才知道,自己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开赴朝鲜战场。时为66军军警卫连二连普通战士的张三根 就是其中一员。


到达安东后,66军军军警连三个连改为侦察连,张三根仍为二连战士。三个侦察连马不停蹄地向战事紧张的洪川郡转移。为避免敌机轰炸,部队白天隐蔽,晚上推进。时值寒冬,温度达到摄氏零下几十度,部队黑压压压往前涌,寂静无声,只听见雪地上阵阵“咔嚓、咔嚓”的脚步声和战友“呼哧、呼哧”的喘气声。


在朝鲜期间,一天清晨6时,侦察三连奉命登上洪川深山某处的一个山山,想以此为阵地,阻止山下敌军反扑。然而不到4个小时,三连战士全部阵亡。为了能够占领有利地形,协助大部队取得洪川战役的胜利,山西应县籍参谋长刘苏鼓舞军事素质更为优良的张三根所在的侦察二连,“你们三个连一起从祖国赶来,不应该勇敢地为这些牺牲的战友报仇吗?这不仅仅是援助朝鲜人民,更是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捍卫新生政权。”一番战前鼓动,17名战士热血沸腾,握紧手中的冲锋枪,毅然驻扎山头,坚守阵地。


当时正值我国春节,这17名战士全都来自北方,吃饺子的习俗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能在朝鲜战场上吃到饺子,成了大家浇灭敌人反扑气焰外最强烈的愿望。然而,后方粮食紧缺,供给中断,吃一顿饺子几成奢望。


战争的残酷致使山下的村民弃家而逃,战友刘洪发在山下 寻找食物的时候,意外发现一头被轰炸机炸死的牛,便给大家带回了一条完整的牛腿。之后张三根再次前往山下,在一农户家中找到了20多斤小麦,他拿出笔和纸写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化部张三根借小麦20斤”。大家拿着小麦,兴奋之余也颇感无奈,小麦如何变成面粉,成了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张三根与几位战友再次开始了地毯式寻找,终于在一户人家坍塌的茅屋下翻出了石磨。眼看“胜利”在望,兴奋的张三根吆喝来战友磨面。面磨好后,大家开始用刺刀剁牛肉,一连串的忙活,做饺子的肉馅总算置好了。


就在大家生火准备煮饺子的时候,美军的反攻开始了。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17名战士居高临下,利用身边的石头、大树做掩护。机枪扫射的声音不绝于耳,大家在射击的同时,都吹响侦察兵特有的哨子,也正是这此起彼伏的哨哨,让反扑美军深信坚守山头阵地的人数众多,气势上败给了志愿军。


“那时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打垮美军反攻,生火煮饺子,在遥远的朝鲜战场吃上一顿象征团圆和平的饺子。”凭借这一信念,战士们硬是击退了美军的第一次反扑,开始生火煮饺子。


“兄弟们,美军又来 了!”负责盯梢的战友吹响号角,大家再次回到阵地,端起冲锋枪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经过十多分钟的战斗,美军再次无功而返,志愿军战士则继续紧锣密鼓地煮饺子。17名战士成功抵御住美军一个团的反攻火力,但却也为此献出了7个鲜活的生命。


两个小时后,香喷喷的牛肉饺子终于煮熟了。面对这一锅用战友鲜血换来的美食,幸存的战士都站着发呆。张三根和刘洪发流着泪说:“这是战友们用生命换来的饺子,理应他们先尝。”战士们哭着将一个个饺子塞进牺牲战友的嘴里。


“现如今,每每吃饺子,我都会想起那顿刻骨铭心的饺子、那次艰难战役的胜利、那些牺牲的战友。”抹抹眼角的泪水,张三根老人已泣不成声,“没有他们,哪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版 

 

  【责任编辑: 卫淇】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