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慧从炊事班长到装裱名家

2009-11-26 15:43: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刘中慧,1949年10月出生在河南省新乡市,1968年前往新疆自治区阿克苏当兵,成为炊事班一员。当兵期间,他吃苦耐劳,很快被提升为炊事班班班。
上世纪70年代初,刘中慧与战友一起退役后来到临汾,被分配在原临汾市展览馆干老本行。后来,该单位需要人到北京学习装裱工艺,他遂被派往北京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的荣宝斋学习字画装裱,学成归来后,填补了我市没有装裱这一行当的空白。
北京荣宝斋素有“中华书画第一店”之美誉,能到那儿学习,刘中慧感到非常自豪。在学习中他了解到,中国书画装裱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一幅完整的书画作品,需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最初接触装裱,刘中慧就觉得想将其学好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学习托心、方心、下料、镶边、覆背、砑光、装轴等多道工序中,如果出现疏忽,,有一瑕疵,就会影响整幅作品的品相。因此,他都是拿着白纸跟师傅学。“在我看来,最难的当属揭裱,如有一点操作不当,或者大意,就会将其揭坏,破坏了作品原有的品相。”学成归来后,胆大、认真的刘中慧将展览馆里面的书画全部进行了装裱。因此,他总结出“胆大心细”这四个字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其中,“心细”尤为重要。
“一幅作品要进行传统装裱的话,需要多道工序,至少需要7天才能完成。如果想做到尽善尽美,这个装裱作品还需要经过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晴天、阴天等不同气候的考验之后,才算正式完成。然而,现在的科技发达了,很多地方都开始利用机器装裱了。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快,一会儿就能装裱一幅作品,并且价格便宜。但是机器装裱最大的缺点就是保存的时间不长,容易变形,而且脏后不能再进行重新揭裱,这点是无法与手工装裱相比的。”刘中慧说,“如今的人讲究效率,都想图个快,好多搞展览急着用的一般都是用机器装裱,不过,我要求我儿子用传统的手工装裱。”令他感到欣慰的是,现在临汾市很多著名书画家都非常青睐传统的手工装裱,儿子和儿儿所打理的“刘氏装裱店”也得到了众多书画界名人的认可。
“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识器。”经过20余年字画装裱的磨练,凡经刘中慧过手一触,便可知这幅字画的真伪及优劣。“一幅精美的字画经过装裱才能登堂入室或收藏传世,而字画装裱这门独特的手艺有着千余年的历史,也被称为传统手工艺的一门绝活儿,我已把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承给下一代。我相信,在儿子们的手中定能发扬光大,并一代代地继续传下去。”刘中慧坚定地说。
记者卢婷实习生刘琳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版

 

  【责任编辑: 张华】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