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8岁的史登泰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受爷爷治病救人、受人敬仰轶事的影响,耳闻目睹父亲高尚医德、高超医术为乡亲解除病痛的过程,他暗暗发誓要继承前辈事业,做一名好医生。
自小,史登泰就喜欢学习。“文革”时,14岁的他高小毕业便被迫中断学业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当上了“小羊倌”。会吟汤头三百首,不懂药方也会开。他一边放羊,一边坚持学习,《汤头歌》、《药性赋》这些基本经典著作他逐一背诵,直到烂熟于心。
后来,史登泰在爱才的段村中学校长的强力支持下,念完了初中。升高中实行推荐,但由于他成分不好,与高中无缘,只好回村务农。为了学医方便,他主动向队里要求挑茅粪,这样出工收工不受时间限制,行动比较自由。期间,他把中药知识制成许多小卡片,边挑粪边学习。晚上,父亲再给他上两小时的课,引导他进入医学神圣殿堂。
他进步很快,一点就通。一有空儿,史登泰就跑到父亲就诊的医院,父亲在那边给人诊断,他就坐在这边给人开处方。随后,处方让老父亲过目,父亲略作补充签个字,这方子就好了。
1977年史登泰被北段村医疗保健站破格录用,成为一名正式医务工作者,当医生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史登泰38岁那年,老父亲去世,其所在的医院一时门庭冷落车马稀。人们怀疑:老大夫不在了,少大夫能行吗?史氏以治疗心 脑血管病为主,这种病发病率、死亡率仅次于肿瘤而被喻为威胁人类生存的第二杀手。疑难病症,史登泰治得了?尽管当时他跟随父亲治疗此病已有十几年的临床经验,人们还是按老观念只想念老中医。这年,凑巧孝义送来一个病人,叫刘玉梅,50岁,患脑出血后遗症,家里已花了四五万元,送来时胳膊腿不会动弹了。史登泰采用中西医结合其医治,经3个疗程,刘玉梅能下床行走了。这下在四乡八村顿时引起不大不小的轰动,大家奔走相告:不愧为名医之后。史登泰手到病除,真不简单哩。第一炮打响了,陆陆续续来的病人愈来愈多,本地的、外地的慕名而至,络绎不绝。
史登泰不仅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重义轻利、视金钱如粪土。只要病人属特困户,在他这儿治疗,什么住院护理费、烤火费、床位费、诊断费统统全免,只收点药费。平时村里人打针输液,他从来不收操作费用。他为人厚道、实在,生活上不喜奢侈、享乐,且医风朴实,有求必应,病人不能来的,他召之即去风雨无阻。
在热情为患者治病的同时,史登泰还担负着全村计划生育、卫生宣传和卫生防疫任务。利用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向乡亲们宣传卫生保健知识,深入田间炕头开展防病工作。春夏秋冬、风雨雪霜,人们总能看见他挎着药箱瘦高瘦高进东家出西家忙碌的身影。
在长期诊治偏瘫的实践中,史登泰除了继承父亲史泽春的医术外,还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函授班,他大胆创新,主要靠针灸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练针灸挺危险的,史登泰按照人体穴位图先在自己身上试 扎。一针又一针,把他两条腿扎得又肿又粗,疼得呲牙裂嘴,走路一瘸一拐。经过无数次练习,练出一把针到症消的神针。
史登泰在30年诊治病人生涯中,继先辈之专长,又独创了自己治疗脑血管病及肺病的心得,治愈了大量的病人,使之重返工作岗位,在他的诊室里悬挂着好多锦旗及匾额,每一个锦旗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尧都区北芦村患者张雷荣,55岁,患有双多发性脑梗塞,肢体不能动,且严重压迫咽下神经,在大医院住院两个月效果欠佳,医院劝退,回到家中。由于进食、喝水得用鼻饲管往进打,且肠道出血,随时便血,一家人急得团团转。无奈之下,患者家属找到史登泰要求诊治,并说权当死马当作活马医。在史登泰精心治疗下,该患者一星期拔掉鼻饲管,一月后午饭能食六两面条。全村人都惊讶,说这个医生真不简单,能让这濒临死亡之人起死回生,这真是奇迹。还有一患者赵景高,是山东冠县店子乡赵当铺村人,大学毕业后,在招考公务员体检中发现双侧肺上均有3×4厘米大小空洞,当地医生确诊空洞性肺结核。在史登泰精心治疗下,3个月后,空洞愈合,半年后出现钙化,彻底治愈。患者高兴地和父亲来到诊所,响着鞭炮,送上锦旗,上书“医德高尚,妙手回春”。
三十多年来,史登泰所治疗的病人数不胜数,典型病例就有万余例。对于取得的成绩,他淡然一笑,为病人解除病痛是我的职责所在。他说:“医学无止境,还须再努力。”
(记者 田青松)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