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46岁的刘良玉是黄河沿畔西村人。提起她,村子里的人总是说:好人!好人!是个大好人!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这样评价她:她是一位极富责任心的优秀的骨干教师,为了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在学生眼中,她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妈妈。
1983年,吉县招聘老师,她踊跃报名,积极应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民办教师,与教师这份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天有不测风云,她34岁那年,本来就患有慢性胃炎的丈夫病情加重,有时痴痴呆呆,有时絮絮叨叨,有时大喊大叫,有时乱抓乱摔……经医生诊断,是精神分裂症。然而,更不幸的是,5天后公公由于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家里没了顶梁柱,一个女人从此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艰难地熬过了人们难以想象的痛苦日子:照顾年迈的、患有高血压的婆婆,照料疯疯癫癫、痴痴呆呆的丈夫,拉扯着3个孩子……在这期间,她没有落下一节课,没有耽误学校的任何工作。她在教师这个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2007年,东城乡所有小学与东城中学合并为东城九年一贯制学校。刘良玉负责新校区后勤女生的管理工作,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离开过父母,不知道怎样独立生活,刘良玉就手把手地教学生们怎样洗脸、刷牙、叠被子等,一遍又一遍,她从没厌烦过,直到所有学生都学会。晚上,为了让学生早点休息,她给大家讲故事,直到都睡着了为止,而她却在深夜才进入梦乡。
2010年9月,学校领导把学校里成绩最不理想、行为习惯最差的一个班级交给了她,那个班级没有一个老师愿意接,也没有一个老师敢接。她有些犹豫,因为今年她的大儿子上大三,准备考研,女儿和另一个儿子都读高三!然而,在亲情与工作两者之间进行抉择的关键时刻,她把工作摆在了第一位。经过深思熟虑,她还是选择接受任务!
她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必须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从接上那个班开始,她先从行为习惯抓起。每天,她准时站在操场上跟早操,无论刮风下雨,学生们看到她,一下子就来了心劲,步伐更整齐了,口号更响亮了!一个星期后,班里的学生很自觉地按时出早操。课间操,她与学生们一起做操,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学着老师的样子,秩序井然,动作规范。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她用言行无声地教育了学生们。
俗话说:没有差学生,只有不负责任的老师。刘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个道理。上课、做作业,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但有的学生脑海中根本没有“学习”二字!有个调皮的学生扬言:“看哪个老师能把作业要下!”听到这话,刘老师没有批评那位学生,而是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耐心地教育、引导。刚开始,这个学生很不服气,刘老师就与他谈心,了解他的日常起居,还单独给他补课。一次又一次的行为感化、一次又一次的贴心交流,终于使这位学生心服口服,有了质的转变。对于班上的两名残疾孩子,她更是百般呵护,从来没有歧视过。
每天晚上,刘良玉总是最晚熄灯的一个。学生们的课堂笔记本、词语本、日记本、摘抄本、复习本,她都一字一句地批阅,标点符号都清清楚楚地标明。有些字学生不会写,她亲自动笔加上,还标上拼音。还时刻要求学生:不认识的字必须自己亲自动手查字典,即便老师或者他人告诉了你这个字怎么写怎么读。然后把字典的出版社、页数等情况详细记录在词语本上。学生们的所有作业她都认认真真地批改,然后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一个一个地检查、核对!每当看到这一幕,其他老师们都会疑惑地问:“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刘老师总是面带微笑地引用伟人的话回答:“时间犹如海绵里的水,要挤总会有的。”就这样,她一直在默默地努力着!短短的两个月时间,这个班级的语文成绩从均分59分提高到72分。
就是这样一位人民教师,就是这样一位黄河儿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履行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为祖国基础教育奉献了青春,贡献了力量。
通讯员 郑红丽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