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记者驱车经蒲县县城,再走2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来到了山中乡蒲园生态观光园。一进大门,牡丹、芍药、苹果、葫芦、丝瓜……绿意正浓,窑洞、大戏台、农家超市点缀于红花绿林之中,三座山峰长长地延伸出去,三面深沟大壑与外隔绝,只向南一路出入,生态园犹如一宝岛,沿着山梁走去,一路林果满山,鲜花飘香。置身蒲园生态观光园这片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土地,真切地感受到绿的浓意、水的灵秀、静的雅致,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32年前这里曾是荒山一片,满目苍凉,转眼30多年过去了,以前光秃秃的荒山如今已旧貌换新颜,春季姹紫嫣红,夏日满园葱郁,秋天硕果累累,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景象……”回忆起自己的创业历程,生态观光园主人孙蒲元深有感触。
不毛之地长新绿
孙蒲元出生在蒲县薛关镇下言宿村一个贫困家庭,在仅有的3间土窑洞里,排行老三的孙蒲元和他的7个姊妹一起度过了贫穷但却充满欢乐的童年。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早日减轻家庭重担,懂事又肯吃苦的孙蒲元小小年纪便主动辍学,外出“闯江湖”。他在建筑工地上当过小工,和泥搬砖吃过不少苦头;学过木匠,又是拉锯又是吊线,手艺学得像模像样。
1978年,18岁的他到县水保专业队,当了一名普通工人,从此与果树为伴,与这座大山结缘。
刚到山上时,山上到处是光秃秃的一片。孙蒲元带领大家伙日复一日地在山上劳作,整地栽树,背着太阳下地,披着星辰回家,辛劳的汗水洒遍了山上的每一块地每一道坡。
孙蒲元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提高果树的存活率,他经常找些关于果树的报纸、杂志来看来琢磨,凡经他手侍弄的果树不但成活率高,而且开花、结果率也非常高,这一切都被专业队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两年后,踏实肯干的孙蒲元被提拔为果树场场长。他带领工人建砖窑、打旱井、栽果树,林场建设热火朝天。在他的一番努力下,昔日光秃秃的山梁已是绿水青山、层林尽染、绿意盎然。
万紫千红春满园
1993年,县委、县政府出台承包“四荒”政策。孙蒲元决定承包果树场。当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后,家里人坚决反对,都说搞农业投资大又苦又不挣钱。但孙蒲元看准的事一定要做成,为此,他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承包了果树场。那一年,果园里因为只有投入没有收益,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起,他只好把县城里的房子给卖了。从此,一家人以山为家,过着艰苦的日子。
就这样,孙蒲元用他的信念和汗水挺过了最难熬的8年承包期。承包期间,他渡过重重难关,跨越条条关隘,果园也呈现出“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兴旺势头。
2002年,孙蒲元拿到了新一轮的承包合同书,这一次一包就是30年。当时,孙蒲元难以抑制心头的喜悦。以前是三到五年的小承包,小打小闹,投入大,收益小,这次承包给了他更大的发展空间。结合当时农业产业的大好形势,孙蒲元经过反复谋划,仔细思量,一条“立足黄土搞开发,创建特色做文章;绿色经营当支点,发展生态兴经济”的思路清晰地显现出来,他要建一个集养殖、种植、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民风民俗、吃住娱乐、狩猎为一体的生态农场。发展思路理出来以后,起步也是很难的,在上上下下的关怀、四面八方的援助中,孙蒲元先后栽植1.4万亩生态林和2000亩经济林,经济林间作小杂粮、无公害蔬菜、花卉和名贵中药材,山、水、田、林、路全面开发,垣、沟、梁、卯、坡全面治理,建起了土窑洞,经营起独具乡村风味的饭店,呈现出了一幅风景优美的自然画卷,初步形成了以“春季看花、夏季避暑、秋季采摘”为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年创利300余万元,同时成立了丰盛水果专业经济合作社,也给周边村民带来了良好收益。
孙蒲元说:“多亏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还有乡党委、政府、林业、国土、农业、水利、电力等单位的全力帮扶,我特别感谢他们。可以说,没有他们的热心帮助,生态园也不会发展得这么快。”2006年,孙蒲元在养殖1.4万只土鸡的基础上,投入200万元购置了固定鸡舍、流动鸡舍、小鸡孵化设备、放养围网、饲料加工设备,建立了绿色养殖基地。蒲园生态观光园被该县科学技术协会评为科普示范基地,丰盛水果专业经济合作社被市农委评为临汾市窗口合作社。
田园风光无限美
孙蒲元兴致勃勃地带领记者参观了他放养的乌鸡,他指着不远处一群群乌鸡自豪地说:“我的这些乌鸡很特别,它们全部是从江苏坐飞机来的。”这些乌鸡所产的绿壳蛋是一种纯绿色有机食品。说着,孙蒲元又把我们领到了乌鸡蛋库,看着这些深浅不一的绿壳乌鸡蛋正在装箱,孙蒲元说:“这50箱已经在3天前订出去了。这些盒装乌鸡蛋礼品包,是馈赠朋友的最好礼品,除蒲县各大超市销售外,还销往临汾、太原等地,已经成为我们生态观光园的招牌农产品之一。”孙蒲元利用600亩耕地,投入50万元用于种植无公害蔬菜、谷子、玉米、土豆、荞麦等,不上化肥,不用农药,所产蔬菜、杂粮由厂内进行粗加工,一部分用于顾客就地消费,一部分用于外销,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山中乡宋家庄村村民武金才自2003年开始就在生态园里打工,春种秋收,修剪果树,平整土地,每天至少能拿到80元的工资,还不耽误自己家地里的活。像武金才这样的在蒲元生态园里有120余名。乡亲们都说,是蒲元给他们创造了这个在家门口就能“上班”的机会。蒲园生态观光园使当地剩余劳动力人均年收入9600元,并带动当地110户农户养殖土鸡10万余只,年总收入300万元,户均收入2万元,带动130个农户种植苹果、梨、山楂共计40万株。
在孙蒲元的辛勤耕耘下,蒲园生态观光园每天都在不断壮大。如今,3.3万余株山杨、刺槐、苹果、酥梨、核桃、山楂、柏木、松树等众多常年生木本植物遍布山坡,千余亩牡丹、芍药、月季、蒲公英、雏菊等众多草本花卉达环绕林间,丛林之中还放养有狼头鹅、野猪、山羊、乌鸡、火鸡、草鸡、孔雀、鸭子、乌龟等众多观赏动物,沟底还修筑了3座水坝,使得原本缺水的山中丘陵有了美丽的山水景观,蒲园生态农场建成了集农业开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山地园林化庄园,1.6万亩的“生态绿色银行”、“绿色大氧吧”,革命老区、农家生活体验区、花卉观赏区、水果蔬菜采摘区,环境宜人,美不胜收,野生动物观赏区,43座别墅点缀于红花绿林之中,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民风民俗更是吸引着众多游客,看的、吃的、玩的、乐的尽绽自然绿色,特显黄土风情,成为人们消夏避暑的好去处。看着这一切,孙蒲元脸上笑开了花,他感叹地说,他要让这里的每一寸土都释放出它的能量。
孙蒲元先后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农民企业家”,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五一劳动奖章”。他创办的生态农场也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龙头企业。
采访结束时,孙蒲元说:“农业园林项目,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收益低,恐怕一生都没好光景可过,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志向,也不会回来接班。但他不后悔,创办这个园林,美化这一块山水,把财富留给社会,把幸福和享乐留给后人,尽最大努力为当地老白姓造福。”下一步,他要乘县上建设“绿色蒲县”的号角,计划再投资1000万元搞立体开发,继续做大、做强、做优、做特,发展农场,惠及百姓。
【责任编辑: 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