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

2011-07-28 10:4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6月5日是极其平凡的一天,但弋玉林老人的心却格外亢奋,他的和谐艺术团“处女作”即将上演。
当天下午3时许,和谐艺术团在尧都区金殿二中举办了师生共庆建党90周年文艺演出。从单人演奏到大合唱,从《重上井冈山》到《走进新时代》,一首首红歌追忆着红色足迹,也唱响了和谐艺术团梦开始的地方。
说起这次演出,75岁的弋玉林老人眼睛一亮,讲着他写的组建和谐艺术团的材料,侃侃而谈。
老弋做过军人,当过干部,1998年退休后,回到尧都区金殿镇小弋东村安享晚年。他一点儿也闲不住,2005年再次出山,担任金殿镇关工委主任。从那时起,他有了一个梦想,把镇上的“五老”组织起来,筹建一个艺术团,发挥余热,促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健康开展。
时间到了今年1月18日下午,金殿镇上30多位能拉会唱的老年人汇集在镇政府会议室里,听取了老弋关于成立和谐艺术团的报告。
这样的一次集合,老弋用了6年的时间。
6年的时间里,老弋奔走于镇上38个村,说服有曲艺才能的老年人加入到团体中来。当他看到30多位老年人聚到一起时,很是激动。特别是看到一位80多岁的退休干部也加入到队伍中来,更是欣慰。那天下午,从3时许一直开到6时许,大家畅谈着自己的想法、建议,激动之处,有的人当场献艺。看到大家一呼百应的热情,老弋的心里热血澎湃。
1月20日,老弋的这支30多人的艺术团正式成立了。团里最小的50多岁,最大的80多岁,平均年龄60多岁。老弋把席坊村作为镇艺术活动的中心地段,规定每月农历初一、十二、二十集中在席坊村统一排练节目,平常以各村为基地进行排练。自此,在金殿镇的各个村红歌唱起来了、秧歌扭起来了、蒲剧亮出来了……参与的人愈来愈多,人数迅速扩大到上百人,老弋信心大增。
龙祠村的冯焕根、吕保花等几个老人,平常早上4点钟起床就在自家院内吊嗓、练动作。有的人没有歌词,50多岁的冯焕根就戴着花镜照着别人的抄。他说:“念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自己抄下后,记得牢。”
晋掌村成立了一支20多人的中老年演唱队,每人印制了几十份红歌歌词集本。每天晚上,他们都集中训练,并邀请村里具有乐理基础的人参加。除了人的因素外,没有乐器,就跑邻村借用;没有道具,用自己家里的布料缝制。整齐的拍打声,嘹亮的歌声响彻在平山脚下,成了晋掌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经过4个多月的排练,5月3日,艺术团进行了汇报表演。老弋将他花了800多元的音响设备第一次搬到了舞台上,音响效果不是太好,但老年人的热情掩盖了声音的瑕疵。当场,老弋就选了6个优秀节目参加金殿二中校园文化艺术节。
6月5日演出结束后,一张鲜红的题为”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的锦旗送到了老弋手里,这是金殿二中所有师生赠予的。老弋说,我们不为钱、不为荣,只为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把和谐艺术团当成宣传、培养、教育青少年的家园。
当记者问,你靠什么保持你年轻时代的情怀?老弋说,一颗红心为党生。(记者 姚建 侯映坤)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