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中和梁秋叶夫妇在创作中
这幅作品的作者就是张建中和梁秋叶夫妇。一个偶然的日子里,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他们的家。小小的庭院,拾掇得干净利落。正北的三间北房一分为二,大的两间做了客厅,一间小的就是梁秋叶的工作间。客厅的四壁琳琅满目,挂着各级电视台以及报社记者给其作品照片。
说起自己的作品,不善言谈的梁秋叶满眼放光。原来,早在正月里他们就着手开始准备,目的就是要在党的90华诞时献上一份厚礼。两口子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改变以往的传统做法,把用寿桃做底座的方法大胆改进,做成可以悬挂的版面式面塑,这样面质会变得超薄,更容易散失水分,面塑保存的时间延长,悬挂起来的更能突出主题意义。他们的作品是由大大小小30余件作品粘结而成,大红色的背景,下边由灿烂夺目的金黄菊花和娇艳欲滴的红梅组成,这几组花儿竞相开放,簇拥在大寿桃旁边。寿桃的左边是一个新疆人在弹着马琴,右边是一个维吾尔族的小姑娘梳着小辫,拍着手在跳舞,中间是六个形态逼真的民族人物,他们都伸出双手托住了大寿桃。寿桃的周围是四只展翅奋飞的蝙蝠。在这个大寿桃的上面还有一个略小的寿桃,旁边是一个儿童在嬉戏,预示着我们的祖国永远年轻、繁荣昌盛;正中间是大红灯笼围聚着色彩鲜明的党旗、党徽,上面是八个大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张建中说:“这些人物代表着咱中国56个民族共同庆祝党的生日,这是十几亿的老百姓给伟大的党最真挚、最朴实的祝福!”
随后,梁秋叶伸出已经变了形的手,指着西墙上的一幅照片说:“这是一件‘百花园八仙庆寿桃’,是咱们省里的一位老领导过90大寿,他侄子特意为他订做的,我们三人用了一个多礼拜的时间才赶制出来的。这中间是寿星老儿,慈眉善目的,前面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庆寿,韩湘子吹笛、吕洞宾舞剑、张果老打渔鼓、何仙姑持莲花。——这有人物有兵器的就是民俗传说中的明八仙。”
我仔细一看,果不其然,这些人物栩栩如生,肤色红润、神采飞扬,面如生人;他们手持的兵器更是造型生动,仿佛真有开山鬼斧之功。我不禁惊问:“这是明八仙,那什么是暗八仙呢?是不是所有的面塑高手都能做了?”
梁秋叶尚未答话,就见张建中自豪地一笑:“哪能呢?一般人也只是能做了暗八仙,就是不做人物,只做能代表他们身份的各种兵器,有人物有兵器的明八仙只有咱们能做得了!就算是有人能凑合地做了,用的是死面,人物就会脸色发青发暗,没有丝毫的神气可言,一看就大煞风景,失去了面塑所要表现出来的鲜活生动、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意义,当然,也就更入不了大家的法眼啦!”
看到我沉默不语,张建中、梁秋叶夫妇以为我是不太相信他们所说的话,就拉着我走进了客厅隔壁的工作间,然后拿出了一个小盒子,这里面装着他们平时操作的工具。我怀着好奇心打开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盒子中是一把老式的银剪刀和一个废弃的手电筒的圆圈,还有小尺子、顶针等,这么简陋的工具居然能做出那么高水平的作品?
我的疑问写满了眼睛,张建中迎着我的问号打开了话匣子。张建中2002年退休后,就给老伴梁秋叶打下手,他们妇唱夫随,分工明确,接了活后,共同商量。定下初步方案后,梁秋叶具体操作,负责揉、捏、切、剪、按等工作,张建中负责上笼蒸,等花馍熟了之后,他还着重上色彩。对于这些活计,张建中夫妇是越来越有兴致了,特别是看到在党的领导下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种地不交粮、上学不交学费时,他终于忍不住对老伴说:“看看咱们现在的日子,你说过去有哪个朝代会不让老百姓交公粮,还倒贴着给粮食补助呢!只有在咱们的新中国才有这样的美事、好事、大喜事!”
这几年,伟大的祖国喜事连连:奥运会成功举办,神七上天,世博会盛大召开等,这些喜事让张建中激动不已,他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心情用面塑作品隆重地展示出来。他和老伴说:“只要祖国有盛事、喜事,或是过重大节日,咱们就要用咱们的手艺做出精美细致的面塑作品,为祖国喝彩!每一个作品都要做到应时应景,切切实实地反映出咱们老百姓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在新中国60华诞的前几个月,他们就开始计划,思谋着做出一幅精美绝伦的面塑作品为祖国庆贺。经过查资料、翻报纸、看电视,他们总算是把面塑作品的主题和主体确定了;底座用一个圆形的大寿桃做基础,在上面再进行加工和制作,梁秋叶先起面,面起了,揉匀,切成N个等份,再捏,挑花儿,搓成各个形状,等捏好定形后,梁秋叶用自己独特的工具——剪刀剪、菜刀切,一把木质的梳子是用来压花的,顺的纹路、横的线条,无一不倾诉者张建中、梁秋叶夫妇爱祖国的缕缕深情,丝丝厚意!用了二三十个工时后,一幅“恭贺建国60周年”的面塑作品隆重问世了。作品中间是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迎风飞舞,下面是各族人民敲锣打鼓,共同欢庆伟大祖国的60岁生日。这些人物面色红润、宛若生人,那表情、眼神、动作等都透露出了这对民间艺术家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情!他们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抒发了对党、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民间文化、民俗文化,说不尽的深远与厚重。张建中、梁秋叶夫妇既做出了世间万象、人生百态,更做出了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更诉说了各族人民盼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杜萍)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