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联民今年77岁,退休前一直在地方搞文化工作,他在6年前接触到篆刻艺术后,便深深深迷恋上了这门艺术。
“因为我在临汾有很多文化界的朋友,所以从地方退休以后就想到临汾定居,想多和临汾的 朋友们在一起玩乐,后来我总不爱说话,想问题也慢,朋友们说我这样下去会有老年痴呆的危险,要我多做些脑力活动,所以才接触到篆刻。”高联民说。
如今,高老已经可以在两个小时内轻轻松松地篆刻一枚普通的名章,这和他6年来持之以恒的练习是分不开的。当他发现自己篆刻名章已经得心应手时,又将目光移到了像章上。
“去年八月,我偶然得到了一张印有毛主席头像的人物卡片,我当时突然灵机一动想把伟人的头像篆刻在石头上,后来尝试着做过几次后,终于有了些眉目,也意外地发现原来篆刻头像的乐趣远远超过了篆刻名章。”高联民告诉记者,篆刻人物头像其实很繁琐,首先要有照片(画像),然后要到复印店去扫描、缩影,接着打印在A4纸上,最后盖在石料上进行篆刻。
本是为了锻炼脑力以免老年痴呆,如今却玩出了乐趣,但高老却不再满足于自娱自乐,他要用篆刻的方式回报社会,回报那些帮助过他的好人,于是就出现了送给帮助过自己的人鸣谢卡的事情。
现在高老每每搭乘公交车时,只要遇到年轻人给让座,他都会满怀感激地给对方说一句“谢谢”,然后再送给对方一张鸣谢卡,叮嘱对方有时间来找他篆刻名章。几年来,高联民始终这样坚持着,只要遇到有人帮助他,或者他亲眼遇见有人帮助别人的事情,他都会主动送给对方一张鸣谢卡。
高联民对记者说:“我知道咱们的城市在大力宣传深入开展‘文明临汾’创建活动,所以我想用篆刻的方式加入到创建活动的队伍之中,多篆刻一些宣传‘文明临汾’的口号,送给他人,勉励鼓舞自己周围的人做一个文明的市民。”
记者感言: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在高联民的身上,记者看到的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乐观老人,更通过他的一张小小的鸣谢卡感受到深入开展“文明临汾”创建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一个老人可以依托自己的爱好来为构建“文明临汾”出一份力,那我们年轻的一代人更应该在“文明临汾”的创建活动中多贡献一些力量。(记者 苏亚兵)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