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一片献阜康

2012-07-23 11:1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医院给了我一周的假期,让我和亲朋好友们聚一聚,我也是这几天才返院参加工作的。”当日上午,当记者见到郭宝峰时,他正在整理自己在新疆阜康工作期间的文字资料,当他得知记者的来意后,立刻翻开日记本,在日记的指引下,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援疆故事。

2010年12月25日:“我坐在飞机上,看着窗外的大地,心中默默默地念着:‘再见山西,新疆你好!’
“我是自愿参加援疆医疗队的,我觉得作为一名医者,就要在有限的生命里,为需要我们的人奉献无限的力量。”郭宝峰说,他的援疆决定得到了家人的认同和支持,也正是因为家人的支持,让他义无返顾地坐上飞往新疆的飞机。
虽然他在后来的援疆日子里,面临着很多如饮食难调、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等生活上的困难,但他从没有为自己的决定后悔过。

2011年4月初:“第一次在阜康做大手术,心里很紧张,但那么多的同事看着我,我必须把手术做好!”
郭宝峰告诉记者,他所援助的医院是阜康市人民医院,这是一家二级医院,虽然各种设备一应俱全,但某些设备还是非常落后,医资力量也有限,能上手术台做手术的医生没几个。
“在我刚到医院还没彻底熟悉环境时,就遇到一个棘手的病人。我思考再三,认为第一次大型手术就打退堂鼓,实在是说不过去,所以还是决定给这个病人做了手术。”郭宝峰说,这个病人名叫王娟,回族人,10年前曾因肝包虫病做过手术,但是术后伤口没有长好,长期流脓,病人非常痛苦。因为伤口处在肝脏附近,手术风险非常大,所以没有医生敢做。最后他为这个病人做了3个小时的手术,脓瘤顺利割除,病人满意而归,他也因为自己的“第一枪”获得了阜康当地医生的赞佩。

2011年5月26日:“在中考前夕,通过网络视频给女儿补习功课,我想这样的父亲只有我一个吧!”
“孩子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我给她辅导功课,我去了新疆以后,特别不放心她的学习。尤其是在孩子中考前那几天,我从电话中得知,她还有几个问题不会答时,就想立刻赶回去,可当时条件又不允许,所以我只能通过视频来辅导孩子了。”郭宝峰说,当他在视频里看到女儿因为中考瘦了一圈时,眼泪就忍不住掉了下来。
“给孩子辅导功课期间,我曾因为她的一个问题绞尽脑汁,后来我突然想到住在我隔壁的人就是援疆教育队的老师,我就立刻把老师请了过来,给孩子在视频上进行辅导。”郭宝峰说,在阜康的援疆工作人员都住在一栋楼里,市三中的尉书亮老师就住在他隔壁,来阜康之前大家彼此并不认识,但是因为同一个事业,让大家彼此熟识,也阴差阳错地给孩子找了一个好辅导老师,后来女儿顺利考入临汾一中,这让他非常欣慰。

2011年9月中旬:“能在阜康见到家乡人真是一件幸福的事,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汪,说的一点都不假。
阜康市位于新疆中北部,有汉、回、维、哈等20多个民族,郭宝峰所在医院是该市规模最大的医院,每日前来问诊的病人中有很多都来自少数民族,久而久之,郭宝峰已经习惯了听少数民族语,可有一次却意外地听到了熟悉的家乡话。
“我在阜康遇到了一个临汾老乡,她是嫁到新疆的,当时她的孩子得了阑尾炎,到医院后四处寻找医生,情急之下说起了临汾话,我一下子就听出来了。”郭宝峰说,在千里之外见到临汾老乡,这让他非常高兴,他亲自给孩子做了手术,孩子的母亲对他这个老乡非常感激。

2012年5月5日:“面对病人的感谢,我只想说,如果没有党的援疆政策,我是没有机会来给你们看病的。”
在郭宝峰的援疆工作中,曾遇到过一个哈萨克族的五保户老人,名叫别克,这位老人长期居住在草原上,因为交通不便,直到自己腹痛腹胀、不能进食长达6天后才被送到医院,最后被郭宝峰确诊为结肠癌。
“老人没有儿女,一辈子在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在确诊之后,因为经济拮据想放弃治疗。可是我却没有答应,四处写报告想方设法为他减免了大部分医疗费,还为他组织了一次爱心捐款活动,最后终于为他做了手术,而且手术很成功,老人得到康复。”郭宝峰说,别克老人出院时,曾握着他的手用哈族语大声地感谢,虽然他一句都听不懂,可是心里却暖暖的。

2012年6月21日:“19个月,我对这里已经有了感情,好在我终于培养了一支医疗队,就这样离开,我也放心了。”
2012年6月,在新疆连续工作19个月后,郭宝峰的援疆医疗任务接进尾声,随时准备同其他的援疆同志一起回家。说起家,郭宝峰的心里是酸楚的,在近两年的援疆任务中,他仅在过年的时候回过家,他思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思念着家乡的亲人朋友。
“在阜康的时候,我曾一次又一次地想着自己回家时的样子,终于可以吃到家乡饭,终于可以陪女儿学习玩耍,终于可以和亲友们无约无束地畅谈。可是当我真的要走的时候才发现,我已经对阜康有了感情,这里也有我的同事和朋友,离开了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还可以再相见了。”郭宝峰说,在将近两年的援疆工作中,他用自己的医疗知识和从医经验,教出了一批年轻的从医人员,这批人都来自少数民族,阜康是他们的家,他们将运用学到的知识继续为家乡的医疗事业做出贡献,而这也正是援疆工作的意义所在。

杨全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春风化雨促和谐

 

下一篇: 医者仁心 情暖奇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