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励民,霍州人,生长于世医之家,父亲叶隋珠,伯父叶成茂,堂哥叶德惠,均为霍州名医。幼承庭训,耳濡目染,儿时对中医就有浓厚兴趣。后就读于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在求学期间,手不释卷,孜孜以求。苦读中医理论及各家名著。从《药性赋》《伤寒杂病论》至《丹溪心法》《温病学说》,勤求古训,细思真理。毕业后工作在霍州市人民医院至今,在院期间不仅多次参加中医学术探讨,还进修了西医大内科,力求在学术上中西汇通。
2000年,叶励民加入了民主促进会霍州总支,积极组织霍州市人民医院的同仁常年坚持组织医疗队伍到乡镇、社区开展义诊服务,足迹遍及冯村、大张、白龙、贾村、退沙等地。工作中,叶励民看到群众的种种困难,农村的贫困、因病而返贫,每次都送医送药。农村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发病率增高,叶励民和专家们分析情况,并且多次进行科学宣传,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
每次义诊过后,叶励民都将自己的电话留下,随时接受群众的咨询,比较严重的、复杂的患者就带回医院请最好的专家给予会诊。在冯村歇马滩下乡义诊时,叶励民遇到一位叫李菊梅的患者,当时患者诉其胸骨后不适两周,反酸、嗳气,叶励民给他开了药,服完之后效果不理想。后来,患者通过电话联系到叶励民,叶励民建议患者做食道镜、胃镜检查,结果早期发现了食道癌,在山西肿瘤医院手术治疗,家属后来说患者术后一直都很健康,这种早期发现的肿瘤不足1%,患者和家属非常感激,还和叶励民成为了好朋友。
多年来,叶励民博学精思,在临床技术上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在处理急危重症时临危不乱。2011年冬季,有一名脑外伤患者急诊,颅内出血,一侧肢体出现偏瘫,外科医生为患者手术清除了出血,手术非常顺利。患者住院期间,由于患者曾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史,感冒并发肺部感染,咳嗽、咳痰、气喘,叶励民对患者望、闻、问、切之后,认为这是气阴两虚,兼呼吸道感染,为患者开了五剂药,稳稳的控制了病情。叶励民说,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应用得当,在处理急诊上也能立起沉疴,但是要有扎实的内科功底,临诊时要如岳美中老中医所说有胆有识,丝丝入扣。
叶励民在医学上继承不离古,创新不离宗,尤其擅长中医消化、肝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不管古方和现代方,他都能有机结合,浑然一体。2012年,有一位颈椎病患者,颈椎不适,不能俯仰,放射至左臂,疼痛难忍。经核磁确诊有颈椎间盘突出,在北大三院、西京医院门诊都建议需手术治疗。患者的邻居也做了这样的手术,颈椎上放入钛金板固定,手术后很是不适,并且手术费用很高。患者不想做手术,便托人找到了叶励民,经过详细问诊后,叶励民为患者开了几副中药,效果非常好,花费仅仅数百元,同时还避免了手术的痛苦。叶励民说,祖国医学就是这么神奇,“难症痼疾,师法仲景。”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要继承,而且有责任发扬光大,使之早日走出国门,为全人类的健康造福。
叶励民白天忙于诊务,夜间攻读医书,勤于总结。20余年如一日,休假很少。他不仅将家传的医案做了整理,而且把自己的多年心得做了归纳。他的论文《养阴降糖饮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上发表;《强心复脉汤治疗病窦综合征42例》在《基层医学论坛》上刊登。他以振兴中医为天职,几乎达到忘我的境界。
医技上精益求精之时,叶励民在职业上对自己也有严格的要求。他主张“仁爱”、“敬善”。叶励民认为医学的本质就是“奉献”,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门诊上的求治患者应接不暇。叶励民总是细致认真,从容不迫,处方都很简练,力求花费少、效果好。有朋友问他,你工作量这么大,付出这么多,公立医院收入又有限,是怎么想的?他是这样回答的:中国的国学讲要“知足常乐”,要知足,知足了就不会有困扰,就会快乐。
通过20余年的辛劳付出和不懈努力,执著追求的叶励民不但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和良好的临床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得到了许多社会荣誉,2010年考取了中医副主任医师,2011年任霍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霍州市第五届政协委员、第六届政协常委。2013年,叶励民当选为民进霍州总支副主委。2013年,又荣获山西民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个人称号,论文《医者仁心——我不懈的追求》在山西民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读本上发表。
“为医者先有医德,德为人之本,要把自己所学,奉献给社会,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分忧,这是我一生不变的追求。”叶励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追求。
本报记者 范韶华 文/图
责任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