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大公无私、锐意进取,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他为农民增产增收、改变村容村貌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他用满腔的热情、积极的态度,辛勤地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就是浮山县响水河镇上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永强。
上东村十分重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2011年,他们成立了党员远程教育工作机构,制订了翔实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按时按计划开展学习。党员远程教育未开通以前,村干部对党的理论政策的知识学习主要是通过读书、看报,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窄。自从党员远程教育开通以后,党员干部学知识、学技术、求信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感慨地说:“只要打开党员远程教育网,就能看到、听到专家的讲座,而且特别形象和生动,容易理解,学习起来也特有兴趣。”同时,通过学习一些先进人物事迹,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觉悟也不断提高。在村里经常能看见老党员无偿地帮助农民进行生活生产,形成了良好的文明乡风。王永强通过党员远程教育信息平台积极组织“两委”成员按时学习,要求班子成员做好学习笔记的同时,定期向村支部递交学习感想。与此同时,鼓励村民加入学习当中,使得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的同时思想认识也得到了提高。
王永强通过大量走访、调查,感觉到党员远程教育传播的农业适用技术、致富信息、市场信息、党对农村的方针政策、先进致富典型等是转变群众观念、增强群众致富意识和致富能力所迫切需要的。为了引导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党员远程教育学习培训中来,王永强跑临汾、上太原,请教了专业人员,并将一些适合本地实际的致富信息、市场信息、农技知识等刻成光碟,带回上东村组织群众集中观看。上东村一直以劳务输出为主,2009年在金融危机和矿山资源整合多重影响下,农民务工困难已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通过观看党员远程教育中的技能培训节目,村里劳务输出人群的素质进一步提高,技能有了一定的改善,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劳动就业机会。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王永强自身通过党员远程教育学习,认识到要发展农村经济应以改善民生为宗旨,想方设法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推动转型发展,千方百计地来增加农民收入。村民通过党员远程教育的学习,思路拓宽了,想法也更活跃了。
当村民看到双孢菇种植技术的时候,群众的反映很是强烈,双孢菇的种植环境和上东村很是相似。村民们不禁自问:我们为什么不能种呢?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永强记在了心里,为改变上东村以往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他和“两委”班子成员多方征求意见,多次实地查看,先后几十次到县里、市里请示上级有关部门,征求专家的意见,并请专家到实地查看并检验土壤、分析气候特征,确定了短期发展食用菌双孢菇,长期发展核桃、黄花菜的产业转型思路。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5万元建成了连片核桃园,带领乡亲们实现粮果间作1200余亩,共栽核桃树5.4万株。栽植时,他不放心树苗的长途运输,亲自押车,50岁的王永强硬是几天几夜没合眼,千里奔波,树苗回到上东村以后他都没顾得上休息赶紧组织村民下地栽树苗,等树苗种好,做好施肥、浇灌工作之后,他才松了口气,这时他的脸上反而看不到半点倦意,看到的只有一丝欣慰的笑容。双孢菇种植是一个很好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平时农民收割麦子后,就在田间将麦秸秆焚烧,严重污染了环境。推广双孢菇种植项目后,起到了很好的治污治脏效果,他带领本村村民王步江、王永恩投资64万余元,建成双孢菇基地三处共80组,每组面积200平方米,现已初具规模。在建设中,他先后和信用社平台为农户贷款30万元,他本人无偿提供农户机械支持,帮助农户建蘑菇窑,仅双孢菇一项就可为村民增加收入2000余元,且种植规模在进一步扩大当中。此外,王永强还带领村民王生玉、王义、王天祥、王世雄多方考察,最终确定项目,投资1.2万余元种植芦笋120亩,现已定植。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王永强积极组织剩余劳动力通过党员远程教育加班加点学习纺织技术,并自己投资建成劳保加工厂一座,初步预计可解决18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为村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真正做到了为群众干真事、干实事。
几年来,王永强为上东村的建设先后拿出自己的资金200余万元,为了上东人民的事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现在的上东村“群众有钱了、整体富裕了、幸福指数提高了”。他曾多次被评为先进村委会主任和优秀党支部书记,并当选为市政协委员。上东村也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党支部”“文明村”“小康示范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通讯员 马华虎 秦博)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