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2年我市农业发展,可用三个“高”来概括: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84.81万亩,总产达到23.87亿公斤,比2011年增长11.23%,比省定任务17.7亿公斤增长34.9%,再创历史新高;蔬菜、水果产业强势推进,产量增高——新建设施蔬菜4.75万亩,超任务目标106.5%。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90万亩,总产量27.68亿公斤。此外,水果面积达180.155万亩,水果总产值41.161亿元,人均果品收入1372元;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134元,同比增长16.8%。
农业稳,天下安。2012年,全市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广泛参与产业化经营,有效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确保农民增收为核心任务,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主攻方向,以实施粮食高产创建、特色农业扩张、农业科技创新等“十大工程”为重要举措,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科教兴农”结硕果
“富口袋,先得富脑袋”。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我市十分注重发挥科技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占领市场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以科技培训突出实效。从2011年12月起,全市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和“科技促进年活动”两大农民培训活动,强化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培训,适时开展课堂教学、送教下乡、现场观摩、农户座谈、田间咨询、报刊宣传等方式,重点推广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最大程度地提升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全市科技示范户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辐射带动农户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85%以上。其次,以技能培训突出实用。53个培训单位承担了中央和省阳光工程培训任务,以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创业培训、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为主要方式开展培训。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促民增收
近年来,我市确定的“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思路,更使全市的小农经济实现向农业产业化“展翅高飞”。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培育、壮大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只有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园区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才能推动全市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我市围绕确定的“三个百万亩”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编制完成了483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和8个“一县一业”基地县项目实施方案,制定了临汾市“一村一品”、“一县一业”项目考核验收办法,分批分专业对“一村一品”项目实施主体单位负责人进行了培训,共培训650余人。分专业成立了“一村一品”技术指导组,采取分组包片、专人包县、巡回培训指导等形式,深入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切实解决生产中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截至目前,483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共涉及15.4万农户、60.8万人,农民的钱包鼓了、腰杆挺了、生活的幸福指数也更高了。
合作社助农民脱贫致富
2012年,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加大了条例宣传贯彻力度,积极引导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年底全市新增合作社1183个,累计达到6071个,超任务目标196%。创建省级示范社完成40个,市级示范社60个,县级示范社133个,建立资金互助社22个……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在建设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合作社通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根据市场需求,按计划组织生产,统一购买生产资料和进行产品销售,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规避市场风险,提升了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合作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主导产业引导会员扩大生产规模,有力地推动了主导产业快速发展;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拓宽销售渠道,增强了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经营收入和社员纯收入逐年增加;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合作社组织社员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加快了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使合作社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效益明显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技术指导,规范生产流程,实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品质。
“新农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全市开展新农村建设流动红旗竞赛活动,进一步激发各县(市、区)抓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各成员单位通力协作,继续做好企事业单位帮扶帮建。按照年初目标全力推进帮扶工作,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建新农村的良好机制和氛围。据统计,2012年,市、县两级机关单位共帮建村1607个,直接投资4499.7万元;全市以街巷硬化和环境美化、村庄绿化为重点,狠抓了重点村的“四化四改”工程建设;组织规划、农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专家评审组,对全市26个连片示范区规划进行了评审。开展了连片区与现代农业园区、新型农村社区“三位一体”同步推进试点工作。示范连片区内主导产业规模发展到21.7万亩,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7个,面积达到14.93万亩,实现了村与村道路硬化无缝隙,村庄绿化不断档,主导产业规模扩张,公益事业提升完善的目标。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党的十八大关于“三农”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与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着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在平阳大地如诗如画的现代农业,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记者 段小婷)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