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引棉:返乡带领群众奔富路

2013-08-23 09:31:44 来源:

    “我有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干重活,以前就在家里,只干点农活,没有多少收入。我儿媳要带孩子,也不能出去打工。自去年村委会主任上来后,她为我们引进布鞋加工项目、购置缝纫机,我和儿媳都在这里干,按件计酬,一个月能挣1500元—2000元,一年将近2万元。”村民段淑芳说。
    “去年底我们村成立振胜养殖合作社,由村委会主任等几个人投资建起养羊场,同时吸引老百姓投资,圈养绵羊。去年我投资5万元,购进60只羊,喂两三个月出栏,每只赚80余元,60只羊可赚4800元,一年出栏三茬,可赚近1.5万元。”老党员韩志明说。
    他们讲的村委会主任是侯马市高村乡小韩村村委会主任刘引棉,做过钢铁厂老板,后从事房地产开发,身价已是上千万,侯马市人大代表,2011年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小韩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140余户、700余口人。村内集体经济薄弱,村民靠打工和农业为主要收入,对这样的状况,怎样使老百姓富起来,一时间成了困扰刘引棉的一个难题。
    村里的年轻人出去打工了,中年妇女出去不容易找到工作,所以在家就是带带孙子、做做农活。这样的人不少,那么怎样利用这么好的人力资源呢?中年妇女大多都有做针线活的基础,何不利用这一优势为她们找个致富门路呢?于是她利用关系联系到一鞋业加工项目,没有缝纫机,就自己垫钱买,每台2000多元,自己掏钱统一购置,材料由厂里提供。为提高妇女们的技术,她从厂里专门请来师傅教,但万事开头难,怎样使妇女们有兴趣做这件事呢?有些人持观望态度,那么由村干部上门做工作。几经说服,终于有几个妇女开始试一试。这一试还可以,一个月下来,收入可观,其他人便也加入。目前已有30多名妇女从事这项工作,为她们带来了不少的收入。“30多名妇女参加布鞋加工,那就可以改变30多个家庭,每户增收2万,30多户每年就是60多万元。”刘引棉算着她的经济账。
    成立振胜养殖合作社,建万头养羊场,那可是下了很大工夫。小韩村很早就有闲散养殖户,怎样使养殖户集中起来既集约成本,又符合政策要求,她多次与乡党委、乡政府沟通、与村干部开会讨论,最后成立振胜万头养殖合作社。养殖场就选在村东南闲置的20亩废旧砖瓦窑。但是成立合作社容易,建养殖场需投入资金,购买材料、饲料、大批羊群都需要资金,同时怎样使羊场带动老百姓致富,这是一个大问题。经过“两委”反复开会讨论,风险由合作社承担,吸收老百姓投资,他们只分利润,赔了他们不承担责任。没有资金建房,又是自己先掏腰包,拿出80多万元垫资建场房,在她的带动下,村干部和村里一些群众纷纷入股,先后有35户筹集资金30多万元。“现在第一批羊在5月份已经出栏,饲料是去年从老百姓玉米地里收的秸秆,每亩玉米秆可卖100元—200元,以前玉米秆不是被堆放在地头废弃,就是被当柴火烧,现在都变成了钱。”收玉米秆的时候,刘引棉和工人们一起一捆一捆地抱玉米秆的样子,不像是老板,倒像是个地道的农妇。有一次一直干到深夜一点多,第二天胳膊、腿浑身都疼。“老板怎么样,有钱怎么样,只有我带着干,他们才会更有信心,才会干得更快更好。”2012年底,刘引棉荣获“侯马市先进村委会主任”称号。“干养殖场,乡党委、乡政府积极为我们联系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给予了很大帮助。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我带领全村老百姓增收致富,义不容辞啊!”面对荣誉,刘引棉说。通讯员苏明月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