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麦客”:哪里需要,我就把收割机开到哪里

2015-06-19 10:54:4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六月,龙口夺食,风吹麦浪,机声隆隆。丰收的麦田里,夏收、夏种、夏管,一派忙碌景象。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麦客”的身影,“麦客”这一古老职业依旧在延续,他们开着收割机,在金色的“麦海”里来回穿梭,在田间收割着成熟的希望。

    6月9日,骄阳似火,在曲沃县曲村镇北辛村的麦田里,一台小麦联合收割机从南到北,在麦田里大显身手,短短几分钟工夫,一块一亩多的麦子收割完毕。

    身材瘦削、皮肤黝黑,这就是曲沃县曲村镇下坞村31岁的“麦客”柴海峰。他打开收割机的门,裸露在外的双手和脸上沾满了麦渣,他望着丰厚饱满的麦粒从粮仓里卸下,脸上堆满了满足的笑容,“看着这些麦粒儿,我心里比村民还要高兴。身为农民,咱就想为农民做点实事儿。”

    收割机的驾驶室内,狭小的空间内,有一些简单的工具。尽管头顶上的电风扇“呼呼”地吹着,也抵挡不住室内近40度的高温,依然热风扑面,让人大汗淋漓。但他早已经习惯了,后背浸湿了一大片。记者在驾驶室内还看到一个小盒子,里面放着一盒炒饭、几个饼子、两三瓶水。柴海峰笑笑说:“那是我一整天的饭,累了,我就在车上将就休息一下。”他还说:“在工作期间,我几乎不会喝水。喝水多了,还得去方便,可能会耽误不少时间。有这工夫,还能多割一亩麦子。夏收必须抓紧,不能有丝毫怠慢。”

    “麦客”柴海峰已有5年的收割机“驾龄”了,“买一台真正属于自己的联合收割机是我梦寐以求的一件事情。由于资金有限,当时就只能买这台二手的联合收割机,但我一想到能为村民多收些粮食,我的心里就无比激动。”柴海峰激动地说。“干我们这行,就是季节性的,最多十多天左右就能结束。我每天凌晨5点就开始工作,一直忙到晚上11点左右才收工。每天连轴转,农民催的也紧。如果有没割完的,还要加班忙完。苦点、累点没关系,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多年的收割技术和服务让村民们对柴海峰很信任,他告诉记者,“我接的活儿基本上都是本村或邻村的,一般都是随叫随到。哪儿需要我,我就会把收割机开到哪儿。快进入夏收时,就有村民已经打电话预约了。忙完这个村,明天又得去下一个村子忙了。”

    在田间,记者还观察到,村民们满怀喜悦,头戴草帽,开着农用三轮车,准备着一摞编织袋,在自家的麦田边等待着收获。柴海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平均每天收割近100亩小麦,一亩小麦收割费40元到50元不等,一天收入3000元。“前两天,收割机又出现了几次故障,预计收入会比去年的低一些。”谈到这里,柴海峰略显无奈。尽管这样,他还是坚持到田间为村民们服务,他说:“钱挣少些没有关系,我更看重未来的路,让村民信任我的收麦技术才是最重要……”杨文婷 王婧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