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麦田管理正当时

2014-03-14 08:33:45 来源:

时下,惊蛰”已过,春风”来临,大地回春,万物复苏,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小麦返青期提前已大势所趋,耕层土壤也随之进入冻融期,同时麦田杂草也会趁机快速生长,与小麦争水、争肥、争光照,倘若不能及早采取防除措施,势必造成其严重为害,甚至开花结籽,扩大种群,又成为来年继续危害麦田的杂草种源,因此,麦田的春季管理措施也要紧紧跟随,因地、因苗、因墒制宜,早动员、早动手,切实抓紧麦田的春季管理。 本版主持人

春季麦田化学除草十注意

随着气温的平稳回升,小麦相继进入返青期。当前,麦田杂草草龄小,小麦对杂草的重叠遮掩少、药液易喷透,正是麦田杂草补防的关键时期,为确保防治效果,防治时须注意十点:

一、注意药物选择

除草剂的选择要视草而定,以阔叶杂草为优势种重发生田块,可选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防治;以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重发生田块,可选用3.6%甲基二磺隆(世玛)悬浮剂予以防治;阔叶杂草与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田块,应选用3.6%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阔世玛)水分散粒剂喷雾防治。

二、注意农药混配

科学混配农药具有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但混配不当,往往容易产生药害。为此,混配前必须咨询相关技术人员,不得私自乱配。

三、注意药液浓度

药液浓度要因药而异。譬如,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为10克,可兑水30公斤,浓度为3000倍液;3.6%甲基二磺隆(世玛)悬浮剂每亩用量为20-25毫升,兑水30公斤,药液浓度为1200-1500倍液;3.6%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阔世玛)水分散粒剂亩用药量为20-25毫升,药液浓度为1200-1500倍液。

四、注意药液量

亩用液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施药药械。以常规喷雾器为例,亩用药量应不少于30公斤(即2喷雾器),如果选用机动喷雾器,药液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可以少于15公斤。

五、注意配药方法

不管哪类除草剂,都要严格按照每亩用量、每亩兑水量科学配制,首先配制成母液,然后进行二次稀释,不可以放入药筒直接加水。

六、注意喷药时期

春季是小麦化学除草的补防时期,一般以小麦返青-拔节为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过早效果不好,过晚容易产生药害,一般为3月上旬到3月中下旬。

七、注意喷药时机

选择晴天、无风,白天温度稳定在10℃以上且4天内无霜冻和大雨时施用,喷药时间以9时-16时为宜。

八、注意药械选择

麦田春季化学除草选用药械时应注意三点:一是喷过灭生性除草剂的药械不要用;二是跑冒滴漏严重的药械不要用;三是雾化不好的药械不要用。

九、注意天气状况

大风天气不能用药,以免药液漂移,对邻近敏感作物产生药害;气温过高或寒潮来临时一般不要用药,避免麦苗自身产生药害。

十、注意药后浇水时间

施药后5天内不可大水漫灌麦田,以免产生药害。 赵保勤

返青期的麦田管理

1.保墒增温。当麦田表土露白,田间利落时,及早开展中耕划锄耙耱,达到破除板结,疏松表土,增温保墒,延长和提高春季降水的利用效率,以防可能出现春旱的再为害。对于部分耕层土壤过虚,降雪后仍难以沉实的麦田,可采取先浅中耕保墒,随后择机再行镇压。特别是山区早、适播麦田中耕划锄还能灭除草害,减轻杂草与小麦苗争水、争光、争生存空间的问题。

2.借墒追肥。对去年播种时因旱施肥不足,或抢时播种施肥偏少的麦田,趁降雪后良好的墒情及早开展补肥追肥,为晚播弱苗麦田的升级赶队,转壮发育创造条件。追肥时最好用木耧开沟深施,亩施尿素5-7.5公斤,追后覆土掩埋,减少养分挥发,以利提高其利用率。

3.推迟春浇。水地麦田没有冬浇的地块,在做好耙耱中耕保墒的前提下,可适当推迟春水至拔节孕穗期浇灌;对水资源充足,在不与水地麦田争时争水的情况下,利用当前空闲,尽力创造条件扩大旱地麦田的辐射浇灌,做到能浇尽浇。

4.化学除草。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可在小麦返青期至起身期以前,当日平均气温达到5℃以上(平川丘陵区3月中旬、山区3月下旬)时,选择无风晴天进行施药化学除草。以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为优势种的麦田,可亩用75%巨星干悬浮剂1.5克、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或72%的2,4-D丁酯乳油30-50ml;以节节麦、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3%世玛油悬浮剂25-30ml。兑水20-3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施药时,要注意天气变化,凡遇降温、大风天气要推迟用药;喷药时一定要均匀、周到,切莫遗漏或重复喷药。

5.察虫防害。旱地麦田在春季易发麦蜘蛛危害,若遇温高干旱气候易形成暴发为害,应注意勤观察,搞好测报,及早发布虫情,指导农民进行防治。

当尺行长有虫200头时应及时进行喷药防治,可用40%毒死蜱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25%炔螨特乳油或1.8%阿维菌素乳油喷雾防治。用药后要注意加强防效检查,及时开展补防补治。 李崇德

紧抓当前有利时机 搞好小麦春季管理

一、趁墒追肥。由于冬前缺墒,麦苗长势普遍偏弱,要抓住当前融雪的有利时机,趁墒追肥,促苗赶队。雪层较厚尚未融化的地区可以在雪上撒施化肥,已经融化的可在能进地后用耧顺行条施。根据底肥使用情况和麦苗长势,亩施尿素7—15公斤。

二、耙耱划锄保墒。雪消后要尽快采取耙耱划锄措施,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地温。有条件的可用牲畜或三轮带爬,轻爬1—2遍,或用三齿爬在小麦行间划锄;也可用窄板锄浅锄,并注意抿实裂缝,保墒增温。

三、镇压控旺。冬前旺长的麦田已出现叶片干枯现象,应及时耧去干枯的叶片,以利小麦返青起身,对仍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在起身期镇压控旺。

同时对冬前旺长消耗养分较多的麦田应注意补施肥料,促进返青起身。

四、严禁麦田放牧。畜禽啃麦不仅造成绿叶和干物质减少,更重要的是可能连根拔出,造成缺苗断垄,尤其今年麦苗根系发育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同时可造成分蘖节外露,抗冻性减弱,难以抵挡春季低温的侵袭。因此,要加强宣传,严厉打击,坚决禁止畜禽啃麦现象的发生。李忠诚

小麦春管中的防倒措施

倒伏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现象,倒伏后会造成小麦籽粒庇瘦,千粒重下降,品质降低,一般减产幅度可达20-30%,严重时可超过50%。倒伏分为根部倒伏和茎部倒伏,通常以茎部倒伏为多见。根部倒伏是指根系入土过浅或者土壤过于紧密而产生皲裂,从而折断根系而造成根部倒伏。茎部倒伏是由以小麦茎基部往上,第一、二节间长度过长,从而使秸秆细软柔弱,头重脚轻,重心过高引起的倒伏。小麦倒伏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整地质量差,品种不对路、播量过大、总茎数过多、氮肥过量、起身拔节期肥水足温度偏高、灌浆中后期浇水或下雨遇风等。时下,节令以至春分,小麦陆续进入起身拔节期,此时正值小麦春管的关键时期,因苗制宜,分类施技,积极做好春季管理中的小麦防倒伏,尤为必要。

1.控制肥水。入春后降雪降雨相对较多,目前麦田土壤墒情较好,除晚播弱苗麦田或播种时施肥不足地块适当追肥外,旺壮的一、二类麦田在小麦返青起身期一般不施肥浇水,以控为主。防止因肥水过量,若遇到阶段气温偏高形成茎基部节间伸长过快,易导致茎基部第一、第二节间拉长,特别是第一节间的糖分积累减少,茎秆壁变薄,削弱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造成人为因素的小麦倒伏。当小麦进入拔节孕穗期后,再行肥水齐攻。

2.深中耕。对起身期群体大、有旺长趋势的高产麦田,深中耕5-8cm,切断部分根系,减少无效分蘖对肥水的吸收,以缩短无效分蘖消亡的过程,并控制有效分蘖基部节间的伸长,加速分蘖的两极分化,从而促进根系的下扎。同时,中耕能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3.适时镇压。起身后拔节前镇压,可以促进小麦根系下扎,蹲粗茎基部节间和降低株高。镇压视旺长程度酌情进行。镇压时还要掌握“地湿、早晨、阴天三不压”的原则。镇压的方法可采用石磙磙压、或人工脚踩等方式,于晴天午后2-4时趁小麦茎叶疲软时进行,每次朝同一方向,不可来回镇压。小麦拔节后一般不要再镇压,以免压断、压伤茎秆,减少成穗数。

4.化学调控。化学控制是防止小麦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小麦起身期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减少植株体内赤霉素的合成,控制细胞伸长,但不抑制细胞数量的增加,使茎基部节间缩短,叶色加深,叶片短厚,株高降低,根系发达。从而,增强小麦抗倒伏的能力。3月中下旬,在小麦起身期拔节前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75克,兑水30公斤喷施,或用壮丰安、缩节胺等在小麦拔节初期叶面喷施。可使植株矮化,抗倒伏能力增强。 李崇德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