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选优配强农村支部书记。在村级组织换届中,面向社会、面向农民,采取从农村现任优秀村干部、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民党员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44个行政村实行了“一肩挑”,158名“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女干部比例较上届提高了15.6%,高中以上学历层次较上届提高了13.2%,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了4.5岁,村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战斗力明显增强。
强化培训,提高农村支部书记素质。该县针对基层干部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的实际,充分发挥县乡党校、村级活动场所主阵地作用,采取集中培训、外出培训、巡回培训、阵地教育、远程教育五种方式,重点加强对解放思想、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实用技术以及依法办事、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使村党支部书记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
落实“一定三有”,完善农村支部书记激励保障机制。针对农村支部书记待遇偏低、动力不足、后继乏人的问题,该县连续10年拿出专款,为当年评选出的红旗、功勋支部书记办理2000至5000元不等的养老保险金;为全县114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岗位报酬集中统一进行发放,并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补助金;对14名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两名30年以上、38名20年以上的农村支书、村委主任实行了定补。
强化管理监督,确保村党支部书记认真履行职责。以“两定一查三评”为具体抓手,建立了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完善了村“两委”班子绩效考核办法和民主评议制度,认真落实党务公开,健全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去年对3名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对3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处分,保证村党支部书记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通讯员 王彤 瑞峰 东平)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