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

2010-01-15 10:04:00 来源:


该县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及早安排部署,落实责任目标,建立了“一月一汇报、一季一检查、半年一观摩、一年一评比”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使全县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帮扶、干部服务,县、乡、村三级联动,试点村快速推进、重点推进村争先恐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格局。
该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了县级领导包点帮建新农村活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矿商贸企业结对帮建新农村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立功竞赛活动以及召开观摩推进会议等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三多乡茨林村共投资3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7月底就完成了文化科技服务中心、卫生所的建设和街巷硬化工作;太德乡美垣村投资3万元修建了休闲广场,方便了全村群众;昕水镇小冯村多方筹集资金15万元,用于街巷硬化,使全村路面硬化基本实现了“户户通”。
2009年,共有7个市级单位以县组团结对帮扶大宁县的7个重点推进村,该县又确定了3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帮建新农村。市工作团共投资20余万元帮助所包村建设。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四次组织农业专家到小冯村进行设施蔬菜栽培技术培训,共培训农民500余人次,使菜农普遍掌握了设施蔬菜栽培管理技术。市农机局投资两万元为北桑峨村购置了20套办公用具和科技图书,完善了该村的文化科技服务中心。临汾银监分局为太德村赠送了电脑、打印机和10套办公桌椅,投资两万元帮助该村发展小尾寒羊。市妇幼保健院组织专家在川庄村义诊,为该村卫生所购置了价值1.5万元的医疗设备。市直工委投资5万元帮助徐家垛村修建了休闲广场。市消防支队组织官兵帮助楼底村进行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并赠送了电脑。市司法局投资5000元帮助美垣村发展小尾寒羊,真正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大宁县四套班子领导多次深入所包村委,指导新农村建设,县级包扶单位积极行动,共投资160万元帮助所包村进行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
该县按照全省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组成规划编制工作组,完成了6个重点推进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和《大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截至目前,6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已经市级专家评审组评审通过,县域总体规划经省、市两级专家评审组评审通过,并经大宁县第十四届人代会审议通过。
大宁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财力困难,农村经济薄弱,针对这种情况,该县始终坚持因地制宜、民主协商、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快新农村建设,使全县6个重点推进村都按时完成了休闲广场的建设任务,并且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达到休闲和健身的目的。在卫生所和便民店的建设上,采取了租用民房和旧房改造的办法,不仅节省了资金,而且方便了群众,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新路子。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县农业局统筹协调、科学指导,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狠抓了“四化四改”、“六通”、“六个一”以及“五个全覆盖”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全县6个重点推进村全部达到“六通”、“六个一”目标,完成了街巷硬化、环境净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工作已完成了规划,共硬化路面3万平方米,环村绿化植树5万余株,修建沼气池500个,改水1680户。全县72个行政村完成了通水泥(油)路建设任务;74所中小学全部进行安全改造;42个行政村完成了村卫生所建设任务;194个自然村实现了广播电视全覆盖;74个行政村完成了农村安全饮水建设任务。同时,该县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县财政共整合各类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昕水镇、太德乡、三多乡的32个村委组成的连片建设区域产业发展,按照“垣面经济林、平川瓜和菜、家家户户圈养羊”优势农产品发展思路,建立优质干鲜果基地3个,栽植优质桃7000亩、优质核桃2000亩,新建大棚249个,推广土豆与大葱轮作500余亩,发展小尾寒羊4500只。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7个,全县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达到两万亩,认证产品达到7个。全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5元,重点推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元,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讯员 侯耀强 马红宁)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