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季节,记者深入素有“中国金梨之乡”、“中国酥梨之乡”美誉的隰县采访。漫步在隰州大地的山野田间,眼前的大好秋色使人应接不暇、留恋忘返,黄澄澄、水灵灵的金梨在成片的梨园里格外耀眼,果园处处洋溢着果农们丰收的喜悦。
隰县是个山区小县、农业大县,发展梨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该县坚持大上梨果不放松,大力实施片区扶贫开发项目,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在“扩规模、强管理、育龙头、抓营销、增效益”上狠下工夫,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了该县扶贫开发步伐,提升了梨果品竞争力,促进了该县梨果产业的大发展。
基地建设铺富路
从县城出发,记者驱车向西南方向的阳德塬玉露香梨基地行进,透过车窗,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平坦的水泥路,整齐的房屋院落,映射出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随着车辆的前行,渐渐地,没有了房舍院落,道路两侧果园座座相连,仿佛进入了传说中的花果山。经过2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记者来到了午城镇阳德村,面前逐渐呈现出的是肥沃的土地,呼吸着山乡的新鲜空气,感受着质朴的黄土气息。这里远离城区,空气清新,环境宜人,走进园区,层林尽染,果香四溢。阳德塬玉露香梨基地是该县片区扶贫开发西南片区梨果产业项目,同时也是该县标准化管理示范园基地之一。在果农秦海生的地头,记者看到一块由该县政府设立的标识牌,上面写着“标准化管理示范园,品种:玉露香,面积:10亩,责任人:县委书记王天郎”。原来,该基地采取建立标准化管理示范园的方式,县四套班子领导亲自包联,指导示范园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初步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正在采摘梨果的秦海生说:“这就是玉露香梨,2008年奥运会唯一指定梨果,品种优良,科技含量高,还没上市,就被省内外客商订购一空,在北京超市已经卖到了每公斤20元钱。”说着,秦海生顺手从果树上摘下了一个梨递给记者。只见玉露香梨果色匀称,个大体丰,一口咬下去,汁水便溅了出来,细细品尝,酥脆细腻,果粒香甜。秦海生紧接着说到,以前这个园区的果树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种植的果树,加上管理落后、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导致果树产量少、果品质量差、果园效益低的局面,甚至有的果园入不抵出。县果业中心技术员跟踪指导,大力推广果树改形、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梨果套袋、铺反光膜、生物防治等管理新技术,园区果树改型后,果树通风透光好,能充分吸收养分。
目前,阳德村已经完成平地新建园800亩,坡地新建园300亩,标准化改造老园600亩,发展节水灌溉200亩,修建田间道路5公里,科技含量的加大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使阳德塬玉露香梨基地焕发出了生机。园区所产梨果38次获得国家大奖,玉露香梨获得2008年奥运会金奖,产品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青睐。2010年,该村梨果总产量达到350万公斤,产值1400万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今年该村梨果产值2100万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突破1.5万元,实现了果园增效、农民增收。
果业合作助民富
“往年一到梨收获的季节,我是又喜又忧,喜的是一年的劳作有了收获,忧的是梨长时间贮藏没地方,卖不上好价钱,这座恒温库建好后,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谈到今年的收成,午城镇阳德村果农张双平喜笑颜开。
该村辖4个自然村、248户1298人,5500亩耕地有5000亩种植果树,已挂果面积2000亩,品种以玉露香梨、酥梨为主。为了组织指导果农协作互助、沟通交流,该村成了玉露香梨专业合作社,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的种植技术服务,更注重梨果产后的加工、储存、销售服务,千方百计保证农民的利益,为农民增收。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不断壮大,有力地增强了群体竞争实力,维护了果农利益,深受果农欢迎。
张双平所说的恒温库有1200立方米,可以贮藏35万公斤水果,是该县片区扶贫开发项目中扶持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来到新建成的恒温库,只见土建工程已经完工,保温设备正在加紧安装,张双平高兴地说,以前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外地的果农通过果库储藏梨果,打反季节牌,一公斤下来能多赚1元钱,碰上年景好的时候,价钱可能翻一倍有余,现在我们的愿望也实现了。
今年以来,该县在阳德村和阳头升乡竹干村梨果专业合作社,共建设LK1200型恒温库3座,年贮藏梨105万公斤,同时,该县还将扶持11个梨果专业合作社建果窑50个,极大地减轻了果农的销售压力,拉长了苹果产业链条,实现了合作共赢的目标。
龙头企业创富业
在309国道旁庞家庄村,一座占地60余亩的现代化企业进入了记者的视线,这是被省、市、县确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隰州天天饮料公司。企业负责人秦永胜带领记者参观了饮料生产线和浓缩果浆加工全套设备及标准化厂房。谈到片区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对该企业带来的效益,秦永胜深有感触地说:“PET生产线改造完成后,我们企业灌装生产量由每小时两吨提高到了每小时6吨,现在年加工转化各类果品5万余吨,吞吐量大幅提升,同时,我们加快产品研发,搞活市场营销,扩大生产规模,最大限度发挥加工增值、促农增收的龙头带动效应。”记者了解到,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QS质量安全认证,公司原料基地通过有机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隰州牌”清清火金梨汁系列饮料和“晋风天天牌”五月天清肺金梨汁系列饮料、浓缩果浆等产品上市以来,品质优良,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厚爱,远销北京、上海、成都、沈阳等地。进入中国食品工业采购目录,并获得山西省著名商标、山西名牌产品、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2010年公司产品在果汁饮料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销量达到9000余吨,现在产品供不应求,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十分看好。
在生产车间,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机械设备,每道工序都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秦永胜介绍说,公司在做好果品加工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先后在隰县苹果重点生产区建设5000亩良好农业规范苹果原料示范基地;在隰县梨果主产区建设2000余亩有机梨果基地,基地建设主要推广应用高光效树形新技术、病虫害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积极推广现代新型农业技术,在基地建设过程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农民增收为根本、加工企业为龙头、基地农户为基础、科技支撑为纽带,形成产加销一体化水果产业经营模式,带动隰县及周边果农两万余户,户均增收1200元。在带动果农快速致富的同时,公司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将极大地促进当地的财政税收、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快速的发展。同时,基地建设还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减少肥料、农药等对土壤的污染,生态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截至目前,该县片区扶贫开发西南片区梨果产业项目20个行政村开始实施,项目完成产业基地建设新建梨果种植基地8280亩,标准化改造老园3210亩,发展节水灌溉800亩,修建田间道路36公里,梨果专业合作社3座恒温库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龙头企业改造PET生产线1条。目前,该县果树总面积达到29万亩,2010年全县梨果产量达到1亿公斤,总产值1.5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000元以上,久负盛名的隰州金梨如今更是享誉三晋大地,远销大江南北,获省、部级金、银、铜奖达38次,梨果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产业。(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