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弱制强斗志扬
——抗日烽火篇之秦岗阻击战
八总队阻击日寇的秦岗村北滩地
遭日军枪击、炮轰的“鸽子楼”遗址
1938年7月1日打响的秦岗阻击战,是临汾抗日战争时期颇为惨烈的战斗之一,也是决死三纵队第八总队组建以后进行的第一次对日作战。虽处于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仍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奏响了一首抗日战争的英雄凯歌。
近日,记者走进曲沃县史村镇秦岗村,整齐的砖瓦房,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让人很难把这里与当年战斗的惨烈场景联系到一起。
在村北的胡同内,一个五层高的鸽子楼(原名风水楼,长期用来屯粮,吸引了许多鸽子在此安家,因此被当地人称为“鸽子楼”)的墙上,可以看到许多深浅不一的弹坑,西墙被日军炮轰的大窟窿更是醒目。
“它原本是5间房子,中间3间,两边各有一间,现在就只剩外侧的这一个楼。你看,那些墙壁上的枪眼儿,就是当初日军侵略曲沃最有力的证据……”曲沃县从事文学创作的退休教师杨浩有对记者说道。
70年前的硝烟早已散去,而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
素有“滏河水流成围带,绵岭高耸立屏障”之称的秦岗,是晋南通往晋东南的交通要道。秦岗村距曲沃县城12.5公里,村北是西流注入汾河的滏河,村南有常年流水的浍河,中间为蜿蜒曲折的绵岭。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敌我双方在军事上争夺的咽喉地带。
1938年7月1日,日军派出一个步骑炮兵混合联队约2000人和伪军6000多人,在飞机掩护下,从临汾出发,分两路向曲沃县绵岭、秦岗一带扑来,企图打开入侵绛县、垣曲的通道。傍晚,日伪军越过滏河,运动到绵岭以北常村、周庄、县册一带。为掩护军民转移,阻止日伪军向绛县、垣曲、中条山进犯,奉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命令,我决死三纵队第八总队及配属总队指挥的国民党军李默庵师的1个加强营,在秦岗、张范等地设防,布阵阻击敌人。
抗战前线 战前布防
“我是决死八总队的一名战士,在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秦岗战役,那三天真是难熬,我们在秦岗北的滩地里挖坑筑掩体,每个人相距不到两米,我们通过望远镜,观察敌人一举一动,随时上报……”抗战时期,一些激烈的战斗场面,93岁的常崇寿仍记忆犹新。
1938年6月30日,驻守在曲沃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三纵队之八总队的部分官兵,在日寇侵犯必经之秦岗、张范、西杨为重点防线,于绵岭上下之听城、常村、周庄、县册、西海、史村等20余里地带构筑工事,布阵防守,阻击敌人。
为了阻止日军进犯,掩护当地群众和我军兵站军用物资转移,驻守在农村的决死第三纵队八总队,当即奋起迎战。总队长白英杰先派出第七中队在滏河以北的杨庄、北赵和曲村,用机枪、步枪阻击日伪军的先头部队,毙伤敌人多名,击退日伪军的两次进攻,并采取交错掩护、边打边撤的办法,迟滞敌人的前进,直至日落西山,敌人才占领修义、曲村,后盘踞于绵岭之下。翌日,日军越过滏河,先以10多门火炮向绵岭上下村庄轰击,继而步兵、骑兵一起发起进攻。坚守在这里的第三大队和我所在的第二大队的指战员们,凭借筑好的防御工事,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阻击日军。
1938年7月2日,绵岭以下各村都先后被日军占领。
秦岗是通往绛县、垣曲的咽喉之地,于是,总队长白英杰根据秦岗村南面临近浍河、其余三面为开阔地的特点,重新调整了兵力,一、二大队部署在村北一线,三大队部署在村西,国民党军1个加强营部署在秦岗以北到东面的高地,各阵地还安排了专打敌骑兵的分队。
接着,部队进入阵地,开始了紧张地侦察地形、构筑工事的战前准备。
短兵相接 首战告捷
1938年7月4日拂晓,晨雾渐渐散去,战斗的气氛笼罩秦岗村。
“轰轰……轰……”敌人开始向村里打炮了。接着,空中飞来两架日本飞机,轮番向秦岗轰炸扫射。不一会儿,阵地被敌人三面包围,步兵、骑兵向秦岗发起了联合进攻。一场进攻与反进攻的血战在秦岗周围展开了。
在秦岗村北门外的一片田地里,依稀能够辨出昔日战斗要塞的面目,“1938年,这里是秦岗阻击战的主战场,也是最后的一道防线,战士们在这里奋战了将近两天。”杨浩有对记者说道。
1938年,在秦岗村北的滩地里,200多鬼子兵在伪军的配合下,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一大队的战士们趴在房顶、墙边,当敌人爬到离枪口只有二三十米的地方时,大队长贾青海下令,步、机枪一起开火。敌人见势不妙,迅速后撤,调整部署。敌人吃了亏,不敢硬上,就用大炮轰、飞机炸……在强敌和恶战面前,决死队的政治工作发挥了强大的威力。总队、大队、中队、分队的政工干部,一直战斗在阵地的前沿。部队的情绪十分高涨,战士们豪迈地说:“宁愿当个战死鬼,也不当亡国奴。”在战士顽强的战斗中,压下去敌人十多次疯狂的进攻。
坚守阵地 钳制日寇
1938年7月4日下午,日军向决死队阵地发起了更疯狂的进攻,他们把全面进攻改为集中兵力强攻,妄图从三大队的阵地那里打开一个缺口。在三大队的阵地上,一片火海,一片杀声,战士们的子弹打光了,伤亡已过半,但阵地始终是固若金汤。
天黑时,敌人侵占了秦岗村北部场院,南面大半部的村子仍由八总队固守。八总队已完成阻击任务,指挥部判断,这一天不会有大的战斗,便召集有关干部研究突围问题。要从重兵包围中突围,周密地制定了计划。
深夜12时许,三大队作前卫,一大队作后卫,二大队和徒手人员、伤病员夹在当中,一枪未打,顺利地撤出阵地,过了浍河,撤到绛县续鲁峪一带进行整休。(段小婷 卫亚楠)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