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弃笔从戎的热血青年,曾经在抗日战场浴血奋战;
他,是1939年考入黄埔军校的学员,军营铸造了他坚强的品格;
他,一生历经苦难、四处奔波,晚年加入民革,为两岸统一奔走呼号;
他,就是张国英。一位从临汾走出的黄埔抗战老兵。
穿越时空的隧道,让我们回到上个世纪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回到古都平阳,回到黄埔军校,回到抗日战场……追忆一位抗战老兵的如烟往事、家国情怀和心路旅程……
1少年心中有梦想
1923年农历五月十三,在山西平阳府西头边村的张家,伴随着婴儿的阵阵啼哭,一个男婴呱呱落地。这是张家的第5个孩子,随着他的出生,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捉襟见肘,怎么才能把这个儿子养大啊?怀着对孩子的殷切希望,父母给孩子起名为国英,希望他将来能成为国家的英才。
就在此时,伯父家中已生有3个女孩。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于是,伯父伯母与弟弟家商量决定抱养侄子。3个月后,小国英过继到伯父家做儿子,伯父、伯母和3个姐姐对他疼爱有加,他从小享受着掌上明珠般的厚爱。
8岁时,张国英开始在本村小学读私塾,二年级时开始用毛笔写仿,这为他日后的书法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聪颖的天资,加上刻苦的学习,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小学毕业后,张国英顺利地考上了临汾田村第八高校。
看着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情景,望着村里许多生活困苦、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的父老乡亲,走出山村、改变命运、让人们过上好日子的梦想在张国英心中萌芽。他决心发奋学习,靠求学到外边的世界闯荡,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2弃医从戎入黄埔
经过在临汾田村第八高校两年的紧张学习,张国英考取了山西省立第一师范。
从此,他离开父母,到省城太原求学。卢沟桥事变后,1937年11月初,日军轰炸太原,山西省立第一师范所在地未能幸免,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11月中下旬,张国英跟随阎锡山向临汾撤退的部队乘火车返回老家临汾。
1938年,在父母的一再督促下,16岁的张国英与童养媳完婚。结婚后,日寇的铁蹄踏入晋南大地,抗日战争爆发。日寇烧杀掠抢的残暴行为,在他年轻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也彻底改变了他的理想轨迹和人生旅程,而这也成为张国英弃医从军、走向抗日救国之路的导火索。
由于是家中独子,父亲不愿意他离开老家。清明节过后,趁着父亲到土门赶集的时机,张国英毅然决然地告别新婚燕尔的妻子,偷偷离开临汾,带着他的梦想前去西安继续求学。1939年初到达西安后,他四处打听招生信息,得知只有国立西北医学院招生,经过考试顺利通过。当时,抗战烽火影响着这座古城人们的心灵,张国英也无心学习。一天,他在钟楼下看到了贴在墙上的黄埔军校招生的信息,怀着对军队的向往,他毅然报名,并顺利通过了黄埔军校在西安的学业考试。
就这样,张国英自动选择离开了只上了4个月的国立西北医学院,乘飞机抵达重庆,并在重庆换乘汽车,到达了当时的黄埔军校所在地——成都。
1939年夏,张国英考取了黄埔军校,被分到步兵科。两年的黄埔军校学习,培养了张国英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的品格,他学会了步兵理论、武器操作、战略战术等军事技能,为抗日战争中抗击日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中条之战抗日寇
1941年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张国英被分到国民党驻守陕西韩城的守军,任中尉连长。
到陕西韩城不久,中条山战役打响,张国英随即与部队一起奔赴抗日一线,参加了著名的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山西各主要关隘的相继失守,中条山的战略位置愈加重要,中条山地区被视为抗日战争时期“关系国家安危之要地”。
1941年5月的中条山会战,日军集结了四个师团分南北两路向中条山地区发起全线攻击,国民党军队尚未完全展开到达预定位置,即与敌人遭遇混战,混战中,各主力部队的联系被截断,整个中条山地区极度混乱。
张国英所在部队主力与尾随的日军展开激战,趁着夜色,俘虏不熟悉地形的日军百余人。张国英奉命率部押解俘虏送往设在陕西境内的俘虏营。途中,部下的一位排长害怕暴露目标,命令押解部队和俘虏脱掉鞋子,减少动静,放缓脚步。得知这一情况,张国英严肃批评了该排长,命令部队加快了行进速度,终于趁着夜色,摆脱尾追的日军,在天亮前由禹门口渡过黄河进入陕西韩城境内,将俘虏安全送达西安俘虏营。
4远征缅甸立功勋
1942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如火如荼,横扫东南亚地区的日军已乘胜南下,侵占泰国的日寇更是出兵至泰缅边境,对缅甸虎视眈眈。取缅甸、攻云南,接着迂回进入四川,日寇的野心昭然若揭,一旦日军占领缅甸切断滇缅公路,中国的外援将彻底断绝。
为了保护滇缅公路这条运输大动脉,同时保护中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保障这条战略物资通道的畅通,中国组建了中华民国远征军。部队传达组建远征军的动员会之后,张国英便踊跃报名,随后,他被分配到38师。1942年上半年,张国英随38师抵达缅甸,与英军联合作战,取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1942年下半年,中国远征军新38师进驻印度训练基地,并被改编为新一军。当年年底,新一军开始向缅北大举反攻,张国英参加了1943年下半年开始的缅甸反攻第二阶段作战。
在远征缅甸,协同盟军抗击日本的战斗中,新38师屡克强敌,师长孙立人战功卓著,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授予他勋章奖励。张国英因为指挥有方,作战勇敢,于1943年在缅甸荣升为营长。1945年,随着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对日作战结束,张国英随部队返回国内。(辛慧)
(文章有删节)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