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期间,一次《南腔北调》方言晚会上,来自山西临汾蒲县黑龙关的甲与来自山西阳城的乙表演了一段方言笑话,因同一个词表达的不同意思,惹得台下观众哄堂大笑。
甲:真谰嚎,一早上(zaoxin)啥也没(mu)有干成,还把马勺(mashuo)掉在了(dielou)瓮(wen)里。
乙:这是怎么了,大清早发这么大的牢骚。
甲:哎,一大早出师不利啊。
乙:发生啥事了?你刚才说把什么掉在了哪儿?甲:把马勺(mashuo)。
乙:马勺(mashuo)是啥?你用普通话拼一下甲:马是(si)八骏图的那个(weiye)马,勺(shuo)是(si)勺子的勺。
乙:哦,这么回事啊,那瓮(wen)里指的是哪儿呢?甲:就是盛水用的水缸。
乙:这么一说,确实挺恼火的,你怎么能把掏粪用的马勺掉在了水缸里呢?甲:怎么又扯到掏粪了呢?乙:我们那里的马勺就是用来掏粪的啊!舀水的那叫“瓢(piao)”!甲:我去,不带这么骂人的……谰………,抵赖、诬妄。《新唐书张亮传》:亮谰辞曰:‘囚等畏死见诬耳。’嚎hao,古作嚆,今作嚎,大声呼叫。
本地方言有“谰嚎哩”一词,即没有根据胡诌瞎扯的意思。如:他是胡谰哩。”兀主儿谰得美着哩。”他那是谰嚎哩!”注:本文注释参考《临汾方言词汇考释》记者亢亚莉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