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2014-08-08 08:5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张鹏 陈沛)“以前想方设法都要送孩子去外地念书,就是怕输在起跑线上,光是在外地的生活费就让家里负担很重。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放心教育了。”日前,蒲县学生家长李记红满腹感慨。这是该县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一个例证。
    按照2013年该县下发的《蒲县振兴教育事业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学年)》精神,蒲县对教育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和整合提升,着重解决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硬件建设、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
    从2013年开始,该县面向全国高薪聘请高中名师26名充实到教学一线,每年拿出百万巨资重奖一线教师,投资1.2亿元的蒲县第一中学等高标准学校竣工投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再也不用两地奔波了”,今年即将就读高二的郑玮华回忆着在临汾初中三年的日子。像郑玮华一样,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回蒲县就读。去年,蒲县第一中学招收的468名高一新生中,达到全市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和扩招线的就达到了162人,有86名蒲县籍在外读书的学生选择回到蒲县第一中学就读,今年,应社会需求该县高中也由八轨扩至十轨。“即便如此,班容量依旧紧张”,一位报名的学生家长这样感慨道。生源回流的同时,该县教学质量也逐步提升。今年该县高考二本B类分数线以上达线129人,历史性突破百人大关,达线率达到25.1%,达线人数比去年增加53人,增长4.1个百分点。
    同时,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指引下,该县进一步加大夯基提质力度,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农村一线教师岗位津贴和班主任补助办法》,将补助津贴向一线教师和重点岗位倾斜,以改造薄弱学校、农村学校为重点,在财政经费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完善了蒲县城乡教师交流办法,每年按一定比例安排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教师进行交流,鼓励优秀教师在农村任教,提升农村学校师资水平。
    建立城乡学校帮扶制度,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基本实现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强化师资队伍管理。开展了“吃空饷”专项清理工作,通过学校自查和活动督查,截至目前返岗19人,提出辞职5人,停发工资拟解聘2人;完成了1075名原民办、代课教师的教龄认定复审工作;师德师风、专业技术职务、绩效工资三项考核也在紧张进行中。在规范教学管理上,对全县民办幼儿园进行了全面检查,对9所幼儿园下发了整改通知书,对16所幼儿园下发停办通知书;开展了民办教育机构年检工作,为虹桥中学、实验小学换发办学许可证;对全县寄宿制学校“蛋奶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继续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克城中学、鹿城小学、县直幼儿园均已新建投用,黑龙关中心幼儿园和克城中心幼儿园建设进展顺利,新建锦绣小学前期手续已办结……一张教育优先发展蓝图正在蒲子大地徐徐张开,蒲县教育强县建设已在路上。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