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乔家湾乡"三抓三结合"促脱贫

2017-06-09 09:36: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蒲县乔家湾乡把脱贫攻坚工作与“三基建设”相结合,与壮大集体经济相结合,与“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维护核心、见诸行动”学习教育相结合,抓基础、抓产业、抓常效,突出“种植、养殖、加工、物流、培训”五大农民增收途径,让宝迪养猪、交口养牛、曲沃香菇、洪洞平菇、农科院猴头菇、襄汾中药材等产业在该乡落地生根、开工建设,全乡上下掀起了抓产业、促脱贫的新热潮,12个村委全部落实了“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发展项目。

  完善各类扶贫档案资料抓在经常。各村“第一书记”主抓资料健全、完善、归档,乡党政“一把手”督导、检查,形成分级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各种脱贫措施办法用在平常。在就业扶贫方面,通过与乡域内企业协商,全乡7座煤矿、8座洗煤厂共计吸纳贫困户就业630余人,其中宏源集团吸纳贫困户268人。在金融扶贫方面,积极与蒲县扶贫办和信用社沟通,为23户贫困户申请了“富民贷”,共计229万余元,为他们早日实现创业增收提供保障。

  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制定了《蒲县乔家湾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验收办法》,对全乡涉及到的8个行政村、139户481人进行一户一档管理,对去年40户159人进行验收,初步通过26户,对今年83户269人逐户盯对核实,对集中搬迁的冯南庄村委重点帮扶推进。目前,安置点选址、设计、拆迁协议等前期工作已经完成。

  在教育扶贫方面,对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去年高考被录取、就读二本B类以上本科院校的9名大学生申请教育扶贫5000元的资助,对贫困户中就读中职院校的学生,帮助申请“雨露计划”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补助,小学阶段49户和初中阶段63户贫困家庭子女享受贫困寄宿生活补助。

  在生态补偿方面,积极对接省市关于退耕还林最新政策,积极筹建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使更多贫困户在参与造林中增加收入,乔家湾村霍原平牵头组建了梓浵专业造林合作社,吸收贫困户16户加入。

  该乡成立脱贫攻坚领导组,以县委、县政府“三包五到”精准帮扶为契机,构建了全乡由3名县级领导包联、14个县直单位帮扶、3个企业包带的格局。不断强化、细化党政班子成员、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党员干部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的职责、目标、任务和述职考评,制定了帮扶工作制度,帮扶人员吃住在村。

  围绕年初10项惠民任务,该乡采取“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大力实施养牛、食用菌、养猪、中药材、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井上村委香菇基地一期7个大棚已经建设完毕,即将投产运营;前进养牛场从正月开始动工,已经打100米井一个,5个大棚已建成,即将达产达效;小洼村香菇、后堡村双孢菇场地平整完毕,已经开始进行大棚建设;曹村与宝迪合作的生猪养殖场已经开工建设;5个贫困村申报光伏发电项目选址工作已经完成;前堡、乔家湾、曹村白芍中药材种植地,前期平整场地完毕,种子种苗已到位,正在种植。全乡产业将带动180余户贫困户受益。

  该乡在“长、常”二字上下工夫,成立了“一办三组五协会”。一办、产业办;三组:监督组、考核组、移民搬迁组;五协会:养猪协会、养鸡协会、养牛协会、食用菌种植协会、中药材种植协会,为全乡产业发展和群众创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提供人才、资金和技术支撑,规范了工作制度,形成了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蒲县富农香菇种植有限公司由井上村道子里村民小组集体投资经营,已建成恒温棚2座,日光棚5座,于今年4月投入生产,吸收了该村全部贫困户14户31人入股或者务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前进村宏联胜养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模式运营,建设有标准化牛棚5个,牛存栏规模500头,共吸收了4户贫困户入股,招收了10户贫困户,在产业脱贫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调动企业积极性,引导他们为农村项目注资,壮大集体产业;发挥扶贫专项资金的作用,用好、用到位。将脱贫攻坚与“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维护核心、见诸行动”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乡党委、各支部和广大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各村设立党员示范岗、树立标识牌,让党员带动群众、扑下身子、真帮实干,真正做到精准施策扶真贫、真扶贫,确保2017年全乡329户1057人实现脱贫。(张鹏 贾琳)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