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父亲貌似种了一辈子的花生。
很小的时候,我和妹妹就帮助父亲种花生、摘花生。花生可以卖,可以榨油,也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父亲靠种花生供我和妹妹上学,供家里的生活开支,父亲与花生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水滋养了鱼,花生滋养了父亲。
父亲常说,人勤地不懒。每到立春过后,父亲就开始翻耕旱地,一声鞭响,一声吆喝,扯几嗓子信天游,山坳沉寂的旱地就变得生动起来。父亲娴熟地深耕细耙,把旱地整理得平平整整,连一颗大的土疙瘩都要细细打碎,父亲对土地近乎敬畏。立夏前后,父亲选好花生种子,就带着我们去种花生了。父亲挖坑,我们撒花生种子,一前一后,一步一移。花生苗出土后,父亲就开始锄草了,我们真正理解了一位农民对土地的深情。即使杂草不多,父亲也坚持锄几次。“锄一次,翻动一次土,花生苗就长一次呢”,父亲说,“土地就是这样,你对它好时,一锄头就能挖出几捧花生来。” 记忆中,父亲一直没用化学肥料,他有空就去囤肥,牛栏粪、鸡粪、草灰等都是上好的农家肥。父亲施肥也有讲究,播种前撒足底肥,花生扬花时撒草木灰肥,哪个时段施什么肥,父亲都熟稔如心。正是由于经验丰富,父亲种的花生在我们村总是收成最好的。
立秋过后,花生叶子慢慢变黄、凋谢,就意味着花生成熟了。我们往往是全家出动去采摘花生。当扯起一株花生,沉甸甸的都是颗颗饱满的花生时,幸福和快乐往往是一抓一大把。刚出土的可以用盐水煮着吃,新鲜爽口;晒干的可以炒着吃,爆香可口。在农村,当时花生就是我们最好的零食了。等农忙过后,父亲就带着我们去榨花生油,我们像馋猫一样整天呆在黑黑的榨坊里,炒一锅就吃一捧,直吃得肚儿圆圆、脸上黑黑,像猫一样。那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么有趣。和父亲种花生、摘花生,我们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这种体验,是我们一生的财富。参加工作后,就很少和父亲一起种花生了。父亲还在老家年复一年地侍弄着花生。有一次,我劝父亲别再种花生了,享享福吧。父亲说,不种花生总觉得不踏实。我知道,父亲这一生已经离不开花生了。
其实,我们也是父亲种的“花生”。父亲为我们操劳了一生,为了父亲的微笑,我们就努力奋斗多结些果吧。 (赵自力)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