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史话(十六)

2017-05-22 18:18:3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作者乔忠延

  帝尧建都平阳

  最有说服力的是考古证据,梁星彭、严志斌指出:陶寺城址位于山西省西南的临汾地区。史籍记载,临汾古称平阳,这里曾是‘夏墟’、尧都’古地,史家有‘尧都平阳’和禹‘又都平阳’之说。陶寺城址属于陶寺文化中期,按碳十四测年估计,当在距今4000-4200年之间,大致与尧舜禹时期相当。陶寺城址规模宏大,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以上。它比王城岗、平根台等城址大许多倍,比黄河下游地区最大的城址——山东茌平教场铺城址大100多平方米,也比长江流域最大的城址——湖北天门石家河城址大数十万平方米,是全国同时代的城址中最大的一座。尽管我们现在尚无确证可以说明它与‘尧都’或‘禹都’有何必然的联系,但它在地望、年代与规模等方面,都与尧舜禹时期都邑性城址条件相称。”定都之后,帝尧办了很多事情,从《尚书·尧典》看,他设立了四岳,专门负责协调各部落的事物;设立了大理,专门解决人们之间的诉讼难题;设立了观象官,专门观察天气风云变幻……责任分明,事事有人管理。他认为人多智谋广,天下的事情才会办好。还有一点,尚书·尧典》没有写到,那就设立了诽谤木。

  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记有:程雅问曰:尧设诽谤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识也,亦以表识衢路也。’”由此可以看出,帝尧设立了诽谤木,而且演变成了华表。唯一的缺憾是,没有说明帝尧设立华表的原因。探究其中原因,司马迁笔下的“帝挚立,不善。”可以作为依据。这里的“不善”既可以说是不善管理,也可以说是不善良,性格暴躁,听不进别人的不同意见。为此,帝尧吸取了兄长的教训,设立诽谤木,广泛听取众人的治世言论。

  后人延续和发展了诽谤木,扩大了它的用途,竖立在大路交叉处的叫路表,竖立在陵墓前面的叫陵表。现在北京天安门前后各有两尊精美的华表,挺拔而起,直指苍穹。横生的云板,更增添了凌空而上的气势。华表的上头有个瑞兽叫朝天吼,天安门里边的叫望君出,意在提醒君王不要贪恋宫中安逸的生活,要到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天安门外边的叫望君归,意在提醒君王了解到情况就及时回来,不要游山玩水,赶紧回宫主理朝政。精美的华表仍然体现着上古时候古老朴素的民主意识。


     

责任编辑:付基恒

上一篇: 临汾史话(十五)

 

下一篇: 临汾史话(十七)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