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史话(二十)

2017-05-30 22:22: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作者乔忠延

  开凿水井抵御大旱

  陶寺遗址中的水井,为尧时期水井发明提供了佐证,而且这个“井”字的生成极有可能也在其时。上文中第二点是讲水井底部有护井的设施,有栅栏状的,也有木桩排列的。无论是栅栏,还是木桩,均有个排列形状。在上头看,其形状就是“井”,因而,造字者也就以此栏杆的形状为“井”字了。

  不过,在南方河姆渡遗址就有了水井,而且时间要早于帝尧时期。对此,李学勤主编的《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这么看待:“五帝时代特别是尧舜禹时期发明了凿井的传说,完全可以与考古相印证。

  依据考古发现,水井最初出在河姆渡遗址……即距今5700年……在水位较低的黄河流域,开凿水井难度较大,故这里到了距今5000-4000年的龙山时期才普遍发现水井。这一时期正好与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相当。”此书还进一步阐明水井的历史作用:凿井技术的发明,大大减少了人们对江河的依赖性,使得人们可以到肥沃的冲积平原、富饶的山间盆地去生活和生产。同时,它解决了城邑的供水问题,因而,它不但增强了聚落的稳定性,而且也为城邑的形成、国家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水井的大规模开凿,使过去沿河居住的人们离开河流住到高地上去,在那里凿井饮水,开垦土地,种植收获。农业生产就会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同时,与河流来开距离居住可以避免洪水灾害,住所相对安全稳定。居住的人多了便有了聚落、村落,乃至后来的乡、镇、城市。说到底,城市的根源在乡村,而生成城市的关键因素就是水井。因而,城市文化被叫做市井文化,城市文明被叫市井文明。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