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土话:土布和“获里”的故事

2017-10-26 10:40:1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范家二儿子小范在某大城市工作,娶了个城市姑娘为媳妇。婚后的第一年暑假,老二领着媳妇回家探亲。媳妇长得漂亮、精干,村民们人见人夸。

  婆婆自然更是喜在脸上,乐在心里,寻思着送儿媳一件礼物。想来想去,绿色环保”的目眼(土布或粗布,详看文后注释1)床单成为了她的首选。想到这里,她便把自己辛苦织的目眼裁了几丈给了媳妇,让她做床单,这床单睡着舒服(fufu)。”

  媳妇虽然没听懂,但看看床单,看看婆婆的表情,欣喜地将目眼捧在了手里,并在水里淘洗后晾在树底下的绳子上。

  阳光从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叽叽喳喳的麻雀在土布上方的树枝上嬉戏打闹。一不留神,竟拉在了布上,把布弄脏了。

  婆婆踅门(xue men串门,详见文后注释2)回来看见了,就说:二获里(详见文后注释3),你看(nia),树(bo)上(shuo)的续娃(xuwar)屙(e)到你兀(wo)目眼(munian)单子上(shuo)了。”

  媳妇本来就不太懂方言,听见婆婆叫了声“二货”后,立马阴沉着脸,转身就往屋里走。

  在屋里的小范听到后,急忙出门一通解释,这才化解了一场误会。

  原来,在临汾河东一片(比如贾得乡一带)的方言中,长辈称呼儿媳妇时,一般都称为“获里”,比如“大获里(tuohuoli二获里”等。

  注释1——目眼:孔穴、小孔。织物(网、纱、布等)皆由经线、纬线交织而成。经纬交织即形成“目”方孔),也就是“眼”。所以织布织网也就是做“目眼”。本地方言谓织布曰“做目眼”,以目眼代指布,称之为“目眼”(方音mu nian)。后来有了“洋布”工业产品),目眼”便成了土布,也称粗布。(参考资料:临汾方言词汇考释)

  也有版本为“母捻”,意为通常捻布的多为女人——母亲,母亲纺布的时候必然得先捻线,母亲捻着捻着就成了布,因此也称“母捻”。

  注释2——踅门—串门。踅,汉语字典中的意思是来回盘旋。在本地方言中,常常用来指今天你到我家明天我到你家,听起来比串门更为生动。

  注释3——获里。获huo:《中华大字典》:婢也。《广雅释古》:“方言荆淮、海岱之间骂奴曰臧,骂婢曰获。齐之北鄙燕之北郊,凡民男而婿婢谓之臧,女而妇奴谓之获。”可见“获”是旧时北方方言中,对地位低下的女人的贱称。本地方言中保留了这个词,晋南许多地方方言中也有这个词。而且,不论贫富贵贱,凡媳妇都称“获”。口语中一般都带个语尾词,称“获里”,老大家媳妇叫“大获里”,老二家的叫“二获里”等等。

  此外,据《临汾方言词汇考释》一书中,也提到,获”:是古代对地位低下的女人的贱称。古代许多地方方言又称男佣人之妇为“获”,而且词义扩张,凡媳妇,不论贫富贵贱,皆称“获”。一般称呼时,都带个词尾“里”,称“获里”。如长辈叫媳妇,就叫“大获里(tuohuoli)”、二获里”等;对年轻的媳妇,无论是新婚还是已婚数年的,一般都称“新媳妇”如“那是某某家新媳妇。”

  记者 亢亚莉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