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史话: 国家瑰宝元代戏台

2018-01-18 23:03:1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作者乔忠延

    国家瑰宝元代戏台

    元代是个以武力称雄天下的时代。然而,数百年过去,寻觅元代遗迹,昔日的威武雄劲却难以见到。

    在临汾大地能够看到的元代遗迹,多是展现轻歌曼舞的戏台。元代戏台尚存5座。

    据《元史太宗纪》《山西通志》《蒲州府志》记载,元代时的晋南,村村有庙,有庙必有戏台。当时戏剧演出相当盛行,举凡节日庙会、宗祠祭祖、新婚大喜、架梁起屋,都要搭台唱戏,因而达到“村村设台”的盛况。稀奇的是穿越岁月沧桑,存留至现在的元代戏台。研究戏剧的专家作过统计,全国保存下来的元代戏台仅剩下了8座,而临汾市独有5座,形成一个较集中的群落。这5座元代戏台分布在尧都区和翼城县。尧都区有3座,分别是:魏村牛有王庙戏台,始建于元初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戏台平面是正方形的,宽7.55米,台基高1.4米,为单檐歇山顶亭式建筑。4个角都有立柱,前面两根立柱为方形抹角石雕,镂刻着牡丹童子图案及镌造时间。台周3面敞朗,背部及两侧后部筑有墙壁。梁架迭构,造型精巧,古建筑学家无不叹为观止。

    王曲东岳庙戏台,与魏村戏台年代相近,形制相似。只是民国初年重修时增加了个前脸,这部分为硬山卷棚式结构,正好将元人部分掩遮其中,有了通幽藏娇之效应。

    东羊后土庙戏台,比魏村戏台规模还大,宽7.75米,深3.5米,台基高1.75米。正面敞朗,3面封闭。台前石柱和魏村戏台相似,其顶部为十字歇山式,内檐梁架上斗拱3层叠成藻井,为八卦形,又称八卦戏台。这戏台比魏村戏台时间靠后50年。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