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忠延
国家瑰宝元代戏台
翼城县有两座戏台,一座在曹公村,另一座在武池村。
武池村乔泽庙戏台是元代戏台中体量最大的一座。始建于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坐南朝北,台基高1.6米,戏台平面方形,面阔9.4米,进深9.35米,单檐歇山顶,筒板布瓦覆盖。台前及两侧前部敞朗,四角竖立4根角柱,两侧后半部与背面墙内立撑柱4根,共为8根柱子支撑顶冠。角柱之上施大兰额结成的井字形框架,由外向内支撑的八卦藻井,结构精巧,华丽美观。
曹公村四圣宫元代戏台因供奉“尧、舜、禹、汤”四圣而得名。四圣宫建筑保存比较完整,中轴线由南向北建有戏台、献殿和正殿。戏台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造型古朴庄重,是元代戏台建筑中的优秀作品。戏台东、西两侧有廊房,廊房的二层是看楼。看楼虽不是元代建筑,却可看出是戏剧不断繁盛的产物。古时看戏,只有妇女、儿童才能上看楼,被人视为最早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设施。
这些元代戏台都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其建筑技术和艺术价值,令古建筑学家叹为观止,也让戏剧学家拍手叫绝。建筑学家感叹,是因为其简练而精美的结构手法,显出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戏剧学家感叹,是能够由此透视往日,回望昔日戏剧的胜景。可以说,元代戏台是古代建筑的活化石,也是承载元杂剧的活档案。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