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九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两会”精神
临汾新闻网讯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是我市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
据测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因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一度高达GDP的8%。这充分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我们更要从根本上摒弃“吃资源饭、环境饭,断子孙路”的发展方式,毫不动摇地把绿色发展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真正把环境治理好、把生态保护好,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携手共赢”。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完善节能减排工作制度和推进措施,统筹做好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全力实施好“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项目,重点推进城市环境整治及企业污染物减排等五大类45个典型示范项目。扎实做好能耗强度控制、节能评估和审查等工作,继续清理整顿钢铁、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同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战役。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五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等6项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继续实施天然气改造和燃煤锅炉改造,全面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确保PM2.5浓度稳步下降。继续实施地表水跨界断面考核全覆盖,扎实开展河流清洁行动。抓好重点领域、重点河段、敏感区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地表水环境持续稳定好转。抓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综合治理和监管。持续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及治理试点工作。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键要提升生态建设水平。按照林业建设“三加三不减”的要求,以“两山、两网、两林、两区、双保”五大国家、省级造林工程为龙头,重点实施好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霍永高速绿化、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等工程,确保森林覆盖率增加1个百分点。设立汾河生态文明特别保护区,加大汾河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在西山7县实施生态试点示范区、特色生态农业发展、黄河旅游带建设、生态综合开发、绿色工业产业基地建设等五大行动计划,建立完善因地制宜、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低碳循环发展的深入推进。实施好低碳创新行动计划,积极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构建多元化低碳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大力度促进煤炭、冶金、电力、化工等行业循环发展,推动工业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模化。(评论员)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