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44岁的刘临静是尧都区解放路办事处区府社区居委会主任,最近几天,她一直在忙着社区安全防汛的事,带着居委会一班人准备好足量的沙袋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社区的几处低凹地段巡查。
高温炙烤下的刘临静一刻也不停歇,这可苦了社区居委会的一行人,刚想“诉苦”,就听到刘临静口中那熟悉的口头禅:“就该把你们放到部队好好吃吃苦!”
这句口头禅,刘临静说得底气十足。在她们家,不仅她曾是一名军人,她的父亲、丈夫、儿子也全都是军人出身,俨然一个“军人之家”。7月27日,记者来到刘临静工作的区府社区居委会,听她讲述自己传承军人之志的故事,在社区工作中守护居民,与百姓心贴心。
敬佩!当女兵传承军人志
“刘临静是个干练人,今天的工作绝不会拖到第二天,身上有很浓厚的军人作风。”解放路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说起刘临静,满口称赞,尤其对她“上下三代从过军,一家三口入过伍”的“军人之家”充满敬意。
1998年,刘临静受父亲影响,参军入伍。“我的父亲就是一名军人,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站、坐、行、动,都要按照军人的标准去做,在别人看来,我家过于刻板,但这些却影响了我的一生,做人做事都融入了军人的思想,待人真诚不虚套,做事认真不拖沓。”刘临静说,当兵是她从小的梦想,自幼看着父亲穿着军装长大,她认为军人才是最帅的。
三年的部队生涯,磨炼了刘临静的军人本色。2002年,她从部队转业地方,经过考试,成为区府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其实,一开始我认为社区工作不适合我,我的性格可能无法胜任。”刘临静说,没想到的是,就在她参加工作第二年的2003年,一场“非典”疫情席卷而来。在这场疫情事件中,她接受组织安排,亲临一线,为防范疫情而奔走,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也是这一次疫情事件,她有了胜任工作的信心。
这一年,刘临静在防疫火线宣誓入党,因为坚守一线的付出,既受到组织的嘉奖,也得到了百姓的信任和认可。也是这一年,刘临静对社区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立志扎根社区,做社区的守护者。
美谈!拖丈夫连夜查汛情
如果问刘临静,做好社区工作的关键是什么?她会说,工作态度。正因如此,她曾在家里“下军令”与丈夫连夜查看汛情,社区百姓交口称赞。
“记不清是哪一年了,只记得那年汛期下了好几场大雨,社区辖区的一个低凹地段常被水淹,我连续多次指挥加固那个地段,可心里还是不放心。”刘临静说,那晚突降暴雨,躺在床上的她辗转反侧,心里始终惦记着那片低凹地,实在受不了这份煎熬,她就一把推醒躺在身边的丈夫。
刘临静两口子平日在家,向来直言直语,有啥说啥。那天夜里,刘临静隐隐有些不好的预感,想去那片低凹地查看,可她当时不会开车,冒雨也出不了门,思考再三,就把主意打到了丈夫身上。
丈夫睡得正香,冷不丁被妻子推醒,刚要说些什么,就听见一道“军令”。“马上起床带我去社区看看!快点执行,这是‘军令’!”睡眼惺忪的丈夫瞬间被这道“军令”吓了一跳,看着妻子一脸严肃的样子,果断起床穿衣,跟随妻子就出了门。
在赶到那片低凹地段后,果然发现这里已经被雨水淹没,刘临静赶紧叫人,现场指挥居民搬沙袋,将缺口堵住,一直忙活到天亮。刘临静的丈夫也跟着忙碌了一晚。此事过后,刘临静对丈夫又内疚又心疼,可丈夫却哈哈一笑:“老婆下的‘军令’,我敢不遵守吗!”
贴心!给孤寡老人当女儿
区府社区居民、商户众多,一些没儿没女的孤寡老人尤为可怜,刘临静还给其中一名孤寡老人当了干女儿。
“每个社区都有弱势群体,保障这些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是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刘临静说,社区中谁家老人没儿女,谁家孩子没爹娘,她的心里永远有一本明白账,该看望、该慰问、该发补贴、该组织义务看医,这些工作都落到了实处。然而,这些工作虽然保障了弱势群体生活,却无法真正温暖他们的心。
部队生活的锻炼,让刘临静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社区有一名孤寡老人,平时我们上门慰问,她总是爱理不理,大家都说这个老太太不好相处,可我知道,老人是不希望别人看不起她,弱势群体也有弱势群体的自尊。”刘临静说,为了拉近老人的心,她每次去看望老人时,嘴里说着话,手上干着活,像极了出嫁姑娘回娘家的做派,时不时对老人没有吃好穿好的“小埋怨”,竟让老人听得热泪直流,拉着她的手认她做了干女儿。
认了干女儿之后,这个老人明显开朗很多,社区组织义务问诊、歌舞表演,她都积极参加,每逢月底,刘临静都带着孩子犹如走亲戚般,对老人嘘寒问暖。
“年龄大的老年人,在乎感情的交流,她害怕孤单,所以才会不愿意接触人,她羡慕别人家有儿有女,所以才对社区的慰问和关怀漠不关心。”刘临静说,做社区工作,一定要和居民们贴心,要不然听不到实话,看不见实情,日子久了,矛盾就出来了。
记者 杨全